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下人工智能正处于创新成果集中爆发的技能奇点期。“奇点”本来是一个数学和物理上的观点,现在常被用来指代我们社会中由新技能带来的剧烈变革。科学技能的每一次进步都使人类认识天下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改造天下的能力实现新的飞跃,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本日的演讲,我将环绕“人工智能:从技能奇点到经济奇点”谈谈个人对付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能变革与家当革命的一些思考。
人工智能发展正在进入“技能奇点”期
1997年、2016年发生的两件大事大家可能仍影象犹新,国际象棋、围棋的天下冠军相继被机器人打败,这是人工智能技能发展的重大进展。人工智能技能的最新成果紧张是天生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中国国家措辞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央发布了2023年十大新词汇,天生式人工智能居于榜首,足见国人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2023年以来,OpenAI公司相继发布了ChatGPT4、Sora、ChatGPT-4o等多模态大措辞模型“爆品”,引发天下瞩目。随后,其他一些大公司也都纷纭推出了各自的谈天机器人,在参数、数据、性能上都有所超越。国外谈天机器人的系列“竞品”,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多模态大模型的“春秋战国”期间。
中国2023年以来发起了“百模大战”,呈现出200多个大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助手、华为的盘古、科大讯飞的星火等。天生式人工智能,如谈天机器人ChatGPT-4o,可用于各种自然措辞处理任务,这对客服、助手、翻译、文创、科研、教诲等领域将产生“创造性毁坏”。文图天生视比年夜模型Sora,“一个人”可经办短视频的拍照、导演、剪辑等任务,这对短视频、直播、影视、游戏、动漫、广告等行业将会带来“颠覆性创新”。
人工智能科学家特斯勒提出了“特斯勒定理”,意即每当AI取得打破时,它都会被重新定义,这意味着AI被定义为“统统尚未完成的事物”。的确,随着AI智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运用处景的不断扩大,它正在寻衅并考试测验办理人类的各种“难题”。在生物学界,谷歌DeepMind公司开拓的AI模型AlphaFold2,2020年曾办理了生物学界蛋白质空间预测方面50年的难题。2024年最新版AlphaFold3,险些能够预测所有生命分子的构造和相互浸染,为药物创造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在数学界,一系列专业AI数学“神器”,助力推进数学新创造,提出新猜想和新方法,办理科学难题。“数学天才”陶哲轩认为借助AI编程措辞,将颠覆数学界,改变数学的研究办法。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办法提出新不雅观念,因此“不可能取代最尖真个数学家”。言外之意,其他层次的数学家可能就要面临“失落业”的风险了。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都面临着类似的“创新者的窘境”。同样,人工智能对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的冲击也较大,将对高档院校人才培养、传授教化和科研等方面带来一场“范式革命”。
无论弱AI、强AI还是未来的超级AI,目前大都局限于人类生活领域,而未来人工智能的演进方向将是生产领域,如农业、工业和做事业中的各种“家当机器人”和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各种智能设备,如医疗机器人、养老机器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能革命,属于通用目的技能, 可以链接、渗透、赋能万物,在算力、算法和算料(数据)上所展现出的高链接性、强渗透性、泛时空性,不因此往任何技能革命可比拟的。如果说历史上前几次技能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是身体和器官的开释和解放,这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能革命,开释和解放的是人类的脑力和智力。从发展趋势看,无论从感知、认知的水平,还是影象、打算的能力,抑或智商、情商的表现,人工智能险些在所有方面都可以席卷人类个体的最高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称未来人工智能是“天下仿照器”并不为过。总之,人工智能发展正在进入“技能奇点”期,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将产生广泛、深刻、持续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蓄势待发
接下来,我想谈谈人工智能技能对经济的影响。
从家当链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家当链包括上游根本链、中游技能链、下贱运用链等弘大的家当链群。与此同时,云打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能,它们与人工智能技能相互加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其他各种数字技能都各自拥有上中下贱相称长的家当链,各自以其“迂复临盆办法”推动人工智能家当的叠加、倍增等“乘数效应”。仅就芯片制造这一环节而言,芯片生产线涉及50多个细分行业、2000-5000道工序。英伟达高端芯片一贯供不应求,“十万卡集群”正在成为美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司的标配。基于Blackwell框架的最新款AI芯片,在美国售价为每颗3万到4万美元。2024财年英伟达净利润同比增长581%,公司市值从一年前的6000多亿美元飙升到目前的3.3万亿美元。据悉,为了避免受制于上游产品及设备约束,OpenAI正操持筹资自建晶圆厂生产AI芯片,AI家当链的巨大市场前景可见一斑。
中国对人工智能技能和家当高度重视。2018年10月中心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布告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家当变革的计策性技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我国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家当发展领悟,为高质量发展供应新动能。
近些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论文量还是专利申请量,无论是工业机器人的利用量还是生产量,都位居天下第一,这也是中国的独占技能路线和相对上风。
AI技能广泛运用推动着AI家当的不断扩大,过去三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家当增长速率分别达到33.3%、18%、13.9%,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家当规模达到5784亿元。按照国务院方案,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家当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带动干系家当规模达到10万亿元。现在看来,这个方案还是比较守旧的,肯定会提前几年实现。
人工智能家当发展不仅仅表示在人工智能核心家当上,更因此其强大外溢性表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从2012年到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从11万亿元增加到50.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6.4%,显著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10年前的21.6%提高到2022年的41.5%。随着人工智能主导的数字技能驱动数字经济的不断增长,将会助力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变道超车”。
技能奇点到经济奇点的后显性和加速性
从技能奇点到经济奇点,中间存在技能代价变现的滞后性或后显性,这是个普遍规律。目前无论是生活机器人还是生产机器人,离规模化、家当化、场景化仍旧有较大间隔,与我们期待的经济奇点为期甚远。
从历史上看,历次技能革命转化成家当革命的周期都很长。第一次家当革命期间,1776年瓦特制造出了第一台改良蒸汽机,但直到1830年往后,以蒸汽机为主的机器在英国才得以普遍利用。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家当革命,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才显示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家当革命,到21世纪初期还没有给生产力和产出带来人们期待的影响。这些都是国外经济学家基于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家可能把稳到,这里我没有用“工业革命”而是用“家当革命”,由于在我看来,技能革命所带来的大变革除了工业领域,还包括农业、做事业、金融业、根本举动步伐领域等。总之,从历史履历来看,短期内我们不能期待技能奇点立马转为经济奇点,但从长期看则是一定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统统时期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揭橥在1848年,这一年正是第一次家当革命末期和第二次家当革命酝酿期,其后发生的第二次家当革命和第三次家当革命上半场,更是验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技能革命引发家当革命、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倍增的规律。从人均GDP来说,公元1000年到1820年的800多年间,天下人均GDP提高了53%,1820年到1950年的一百多年间提高了2.2倍,1950年到1998年的40多年间增长了1.7倍,1998到2023年的20多年间增长了1.5倍。因此,按照人工智能专家库兹韦尔提出的“加速回报律”,相信未来几十年,天下范围内一定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
中国如何扬长补短、精准施策
多年以来,我国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技能创新和运用突飞年夜进,数字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然而,2018年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筑起“小院高墙”,履行“脱钩断链”,我国核心数字技能被“卡脖子”,关键家当链被“断供”,高端人才被“隔离”。我国目前数字经济无论是规模、构造还是企业体量、水平,虽然比下绰绰有余,但比上仍大大不敷。面对差距,我们如何扬长补短进行赶超?
第一,当务之急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实现关键核心数字技能的打破,可以选择相应的技能路线。一是“集中攻关”取得关键打破。对付关乎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能,要发挥新型举国系统编制上风进行集中攻关,强化国家计策科技力量,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形成关键核心技能攻关的强大协力。二是另辟路子伺机“变道超车”。在颠覆性创新下,先发企业虽然具有较大的“先动上风”,但也每每面临下一代颠覆性创新而成为沉没本钱的风险。后发企业若致力于新一代颠覆性技能,可直接“轻装上阵”迅速采取新技能,实现逆袭赶超。
第二,全面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习近平总布告指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身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数智化时期,实体经济普遍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以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的“三大变革”。农业、工业、做事业的“三大变革”,都离不开数字技能的支撑。今后,数字企业需更加有效地对接实体企业,在办理其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存在的痛点、卡点的同时,致力于干系数字技能的创新打破。实体企业特殊是制造业企业也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能实现智能制造,推进技能体系升级换代。
第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理解市场需求,对技能进步方向敏感,因此要强化企业在国家新型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领悟,骨干企业可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树立异联合体,牵头组织重大数字技能项目,推动成果家当化运用。在这方面,深圳“6个90%”的创新密码值得推广,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职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要充分发挥龙头数字企业在创新生态圈中的浸染,推动创新链家当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领悟。
第四,积极推进数字技能标准国际化。技能既要创新出来,也要有效扩散出去。知识产权和技能标准化是促进数字技能创新与扩散的主要路子,要在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不断提升技能标准化进程。需看重数字技能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协同,推动技能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等。今后中国应更加看重提升专利质量,以开源数字技能和开放式创新体系积极拓展技能标准的国际“朋友圈”,增强国际话语权。
第五,加快构筑具有环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要紧扣“四个面向”,坚持教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领悟发展,统筹履行科教兴国计策、人才强国计策、创新驱动发展计策,构建具有环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形成天下科创中央和人才高地,努力培养造就从计策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的各种互补性人才。为此,要重塑支持全面创新的人才发展根本制度,在人才教诲制度、评价制度、培养制度、考察制度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拘一格降人才”。
【思想者小传】
戚聿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兼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诲辅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企业管理当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诲部学位中央企业案例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等。(作者照片由本人供应)
栏目主编:王珍 笔墨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戚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