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王湛 通讯员 祁航 何珊云
今年国庆期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打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央主任吴超借助AI绘画工具天生了一组为祖国庆生的图片。
通过将“天安门”、“白鸽”、“彩带”这些元素作为提示词输入到工具当中,AI就可以通过扩散和降噪自动天生所需的图片。这也是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的课程内容之一。
今年秋冬学期,浙江大学首次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多层次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全国首批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的高校之一。
吴超用AI天生的国庆海报。受访者供图
“这个视频是由文生视比年夜模型天生的。它可以根据用户供应的一些指令,自动天生一些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视频。”近日,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室上,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段由人工智能自动天生的视频。
这段视频展现了一幅俏丽的生态画卷,各种动物的形象维妙维肖,或跑或跳,身上的毛发纹理也清晰可见。不过,这段视频可不是由专业的拍照师现场拍摄的,而是人工智能的“无实物演出”。输入一串大略的指令,就可以将这段笔墨以视频的形式“翻译”出来,省去了现场取景以及剪辑的事情。老师在这堂课上向学生们展示了各种各样人工智能的魅力。
张克俊老师的人工智能教室。浙江大学供图
在课程设置上,人工智能通识课涵盖了人工智能的观点、技能、操作与详细案例,涉及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大措辞模型等前沿领域,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并能够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当中。
浙大医学院的朱朝阳老师就在课上为学生们演示了,如何借助“文心一言”来办理细胞培养实验设计以及PBS缓冲液配置等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可能会碰着的问题。打算机科学与技能学院的张克俊老师则在课上与学生一起比较剖析了画家创作的国画与AI天生的国画,以及音乐人谱写的乐曲与AI天生的音乐之间的差异。
来自浙大光华法学院大二的魏鹏见告,通过第一个月的学习,自己已经对人工智能干系的观点、事理和研究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吴超的眼中,理解人工智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技能发展带来的变革,这对付人文社科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社会科学本便是研究人和社会的学科。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形态、社会规则都会发生巨大的变革。无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学生,还是从事社会事情的人,都必须理解这项技能。而且,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数学建模思维,更好地适应变得越来越繁芜的天下。”
如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已经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在教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剖析学习数据,通过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辅导来增强教诲效果。而媒体也可以借助视频天生大模型,实现内容创作的智能实践。”教诲学院的陈静远老师在课上向同学们先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教诲须要面向人工智能提出更高的哀求。
学生在上人工智能课。浙江大学供图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本次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分为ABC三个层次。个中,A课程面向的是具有一定编程根本的理工农医学生,B课程面向的是人文社科学生,C课程面向的则是人文艺术学生。
这种分层次开课的办法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及学习需求来选修得当的课程,更好地借助人工智能做事于本专业的学习研究。
魏鹏就一贯对媒体中常常涌现的大模型、机器学习这些与人工智能干系的热词感兴趣,也希望可以通过课程节制一些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解一些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去研究网络领域中公共数据流利、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问题。而人工智能作为赞助工具,也可以在平时学习中发挥一些大略的答疑、检索功能,在研究中也便于网络和处理文献、数据等等。”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大二的任浩源也见告,未来人工智能和社科领域的结合是大势所趋,通过节制一些人工智能知识,将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加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比如,他就希望能够在教室上学到一些机器学习有关的算法,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能来赞助财务决策、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人工智能通识课课表。浙江大学供图
吴超认为,不同于理工科的学生,人文社科的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最主要的不是学会代码,而是节制剖析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思维。例如,他就格外强调利用机器去完成任务的人机协同、人机互动思维。“我希望教给学生的不是工具,而是利用这种工具的头脑。”吴超说。在教室传授教化中,他也会借助智海Mo平台,将繁芜的技能细节隐蔽起来,降落操作门槛,让学生可以借助平台进行实操演习,在办理实际问题中实现思维的磨炼。
据悉,在今年3月,浙江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诲传授教化研究中央,并在今年秋学期面向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试点,后期将每年面向全校6400余名本科新生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而本学期开设的课程紧张面向的是大二及以上学年的学生,共300余名,个中大多都是来自法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科专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