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终于推出了第六季,却遗憾地“高开低走”:前三集还算精彩,好评不断,不知为什么,偏要加上拉胯的第四集、第五集——这给《黑镜6》造成巨大影响:烂番茄指数(影评人评分)降到76%,爆米花指数(不雅观众评分)降到44%。

在豆瓣上,《黑镜1》的评分是9.4,《黑镜2》是9.2,《黑镜3》是9.0,《黑镜4》是8.4。
《黑镜6》前期9.4,第四集、第五集一出,评分急速惨跌至7.2,仅略高于“公认败笔”《黑镜5》的6.9。

等了四年,等来的却是“总体还是好于第五季,中档水平”,《黑镜6》事实上已经败了。
难怪网友们纷纭质疑:“后两集的剧本是找AI写的吗?”

实在,《黑镜6》一开篇便已现疲态:主题是旧的,理念是旧的,批驳方法也是旧的,只有故事是新的。
它已从批驳者、启蒙者,转向娱乐者。
可像《黑镜》这个档次的剧,只靠新故事,又能撑多久?后面的崩盘,完备在情理中。

黑镜6摧毁批驳的最好办法就是低端重复

《黑镜6》至少阐明这样一个道理:不论你的批驳曾多么清新脱俗,一旦重复、说教和噱头,它就离去世不远了。

当代人已不再拥有独立自我

在《黑镜6》中,第一集和第三集被称为佳作。

第一集中的女主角遭遇尴尬:视频网站通过手机,监控了她的行动,并将干系信息上传做事器。
做事器采取人工智能,迅速转化成电视剧——剧中人物、故事背景、剧情均逼近现实,但在关键情节上添油加醋。
这给女主角带来侵害——男友得知她的前男友刚联系了她,她一度纠结。
可电视剧不提女主终极谢绝了前男友,反而改成二人复合……所有看了电视剧的不雅观众都坚信,这是事实。

女主角试图将网站告上法庭,状师却无奈地表示:你在该网注册时,网站弹出了免责条款,你看都不看。
根据这些条款,网站不承担当何法律任务。

这一集能打动不雅观众,因它揭示涌当代人的困境:自我的边界日渐模糊。

信息时期之前,“自我”的边界是清晰的,即我们的身体。
身体作为个体参与社会、认识社会的媒介,它只属于我。
任何对身体的搪突,都是对我的侵害。
然而,在信息时期中,参与社会、认识社会等可以不再依赖身体,而是依赖信息,身体可以被虚构、被改造、被隐匿。
随着自我的边界日渐模糊,自我随之溶解。

正如第一集中的女主角,她的容貌专属于她,人们一看她的脸,即能确认。
可视频网站推出的电视剧中,用的是一位和女主角容貌近似的女明星——每个不雅观众都知道演的是女主角的事,可呈现出来的,是女明星的脸——以是,网站没侵权,女主角的隐私活该被曝光。

可女明星也很委曲,她和网站签的是数字形象利用授权协议,她并没真正去演。
电视剧是人工智能自动天生的。
女明星也没侵权。

女主角断港绝潢,采纳极度做法:在公共场所,故意做出荒诞行为。

女明星坐不住了。
毕竟,暴露在公众面前的是她的数字形象,她的隐私也被暴露。
于是,女明星被迫和女主角站到一起。

我明明没有做任何事,却要为此承担后果,所谓“我为自己的行为卖力”的准则瞬间崩塌。
当代人已不再拥有独立自我,他可能只是数字形象、人工智能的傀儡。

几番玄虚,只在同一批驳上兜圈子

第一集以女主角怒砸做事器为结束。
可毁了一台做事器,还有无数台做事器正投入运用,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未来,我们都会生活在无遮挡的天下中,因透明而空心。
所谓人,用“长得都差不多”“没啥新鲜的”即可概括。
那么,人生还有代价吗?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黑镜6》的第一集接续了《黑镜1》到《黑镜4》的批驳精神,试图将人们从异化中惊醒,它与《黑镜1》的第一集颇有相似之处。
后者情节犹如天下名画《马背上的戈黛瓦夫人》。
戈黛瓦夫人为给城堡中的百姓争取免税,受罚裸体骑马游行。
百姓均主动避开,谢绝围不雅观。

《黑镜1》的第一集则是:首相为拯救国家,赞许挟持者的哀求,直播自己与动物的不雅观观行为,结果亿万国民在网上不雅观看。
人们点赞首相的奉献精神,乃至一边看一边堕泪,可大家还是坚持看完——好奇心降服了公德心。
可每个人都找到了宽慰自己的情由:我又没侵害谁。

“自我”的代价,是让偷窥者们合理狂欢。
当大家被偷窥,谁还敢说拥有“自我”?

显然,从思维深度上看,《黑镜6》的第一集并没超过《黑镜1》的第一集,无非是同题作文、各有侧重而已。
从《黑镜1》的第一集中得到的感悟,可直接移植到《黑镜6》的第一集下。

在《黑镜6》的第一集中,女主角用怪招让女明星力挺自己,但这个设置并没提升全集主题,只是情节上的巧思。
有没有它,给人的启迪完备相同,此即《黑镜6》的内伤:缺少新视角和新思考,只会在同一批驳上兜圈子,用故事假造身分歧的批驳。
这就挖下了后来填不平的坑。

良知与独立人格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类似的问题,在《黑镜6》的第三集中也存在。

《黑镜6》的第三集讲述了两名宇航员即将在太空中事情六年。
为免寂寞,科学家将他们的大脑连线地球上的机器人,机器人每天陪伴他们的家人,并把信息上传,宇航员得享明日亲之乐。
然而,意外发生了:邪教徒入侵并杀掉了宇航员A的百口,太空中的他顿失落感情寄托;宇航员B不忍见其耐劳,让他连线自己的家人,多少得一点人间清欢。
没想到,宇航员A却爱上了宇航员B的妻子,两名宇航员反目成仇。
终极,宇航员A杀了宇航员B百口——这下,大家又都扯平了。

这集依然在讲信息时期,“真实的我”与“虚拟的我”的稠浊,“自我”随时可能失落控,相爱变成相害。
它与《黑镜》系列此前的《玄色博物馆》《死活搏击》附近:《玄色博物馆》讲一位妻子因车祸成植物人,丈夫将她的意识转到儿子的玩具猴上,可玩具猴不会发声,儿子不知它是妈妈,妻子反而承受了更大的痛楚;《死活搏击》则讲述两位好兄弟沉浸在虚拟游戏中,双双被掰弯,技能竟使人产生了从没有过的情绪……

虽然《黑镜6》的第三集震荡民气,但它并没脱出此前的思想框架,不过是把讲过的疑惑,换个办法,又讲了一遍。

《黑镜6》的第二集则内置玄色诙谐:两咭片子学院的学生在村落庄拍片,意外揭开当年连环行刺案的底细。
在那场行刺案中,男主角的警察爷爷因捉住罪犯而被封神,以是尚健在的奶奶主动合营。
但她说的统统都是谎话,真正的凶手是爷爷。
随着真凶暴露,男主角的影片赢得轰动,并获电影奖。
但他意外创造,他又被电影工业的谎话包围——没人关心凶手是谁,人们只关注这是不是个好故事,是不是足够有趣,谁因此得利……

天下如巨大的行刺案,吞噬了一代代的人们。
这种“群氓成为新的暴君”“"大众凌驾于道德判断之上”的思考,在此前的《全网公敌》中便有呈现,网友们选出“最讨厌的人”,并加上“去去世”的标签——只要人够多,群体就可以坦然向个体施暴,个体的反省与抗争瞬间被淹没;所谓良知与独立人格,在信息时期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可让人遗憾的是,《黑镜6》并没找到比《全网公敌》更深入的思想,连形式上也未超越它。

只破不立,破也逐渐迷失落自己

为什么《黑镜6》总是隔靴搔痒?为何总是沦为一番当代牢骚,便再无其他?

首先,对当代社会的批评是“破”而非“立”。
“破”是随意马虎的,个体即能完成;“立”则须要新阶级出身,并沉淀出新的共识。
信息社会是一次革命,但并没超越成本逻辑,未产生新的、革命性的生产力,也没形玉成新的生产关系,致建构困难。
从结果看,只能批驳既有,无法想象来日诰日;因每种想象已在批驳的射程内,已无细化代价。

谁也没权力哀求批评者也是建构者。
批评有批评的代价,但重复批评就不同了,它凝成坚硬的媚俗,本身便是诸多当代问题的一个来源。

其次,《黑镜6》中的批评只是演出性的批评,唤醒不雅观众只是副浸染,真正目的是为投资人赚回真金白银。
以是,《黑镜6》并不批驳故事套路,它沉浸在隐喻中不能自拔。
由于隐喻让废话看上去也有了一点品位,但这种肤浅的隐喻太多,早晚要翻车。

在《黑镜6》的第四集中,狗仔队为3万元,执著地追逐、偷拍女明星,正遇上女明星蜕变成“狼人”,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
“狼人”传说彷佛浪漫,放在科幻背景中却不伦不类。
编剧、导演之以是接管如此奇葩剧情,很大的可能是:《黑镜6》在思想上已走到极限,只好在讲故事上出新,致判断力被扭曲。
当剧情“新”到了毫无必要、为新而新的境界,反而更像笑料。

在第五集中,善良的印裔女主角受恶魔领导,必杀三人,才能让伦敦免于核攻击。
她险些成功,却被卖力的警察制止。
就在正义即将降服邪恶的瞬间,原子弹果真在伦敦爆炸了……这种存在主义最爱操练的“意外中的意外”太过俗滥,在《爱去世机》中便有,貌似阴郁意识,可抄来抄去,实属荒诞不经。
在电视剧中,人类已几千次被灭绝,多这一次有何新意?《黑镜6》露出急功近利的神采。

如无新的思想高度,《黑镜》该画上句号了,而不是再反复拿捏剧情。
作为品牌,《黑镜》大概有再挤一下的必要。
但挤后才创造,它已空空如也,这末了一下纯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