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真实的环境中,如果配备了激光雷达,在硬件上的性能肯定就更好。”9月19日,在全新岚图梦想家MPV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办理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纵然是特斯拉在采集数据时也会利用激光雷达,不过其为了降落本钱,希望通过AI来让纯视觉仿照出激光雷达的效果。
但其实在今年5月,马斯克就已经表示,特斯拉不再须要激光雷达设备来采集自动驾驶的“基准真实数据”。此前,其曾采取激光雷达采集数据作为“标准物”来演习纯视觉方案。
有趣的是,靳玉志揭橥上述辞吐的同日,蔚来子品牌乐道也发布了首款车型L60,该车型正是采取了无激光雷达的视觉智驾方案。在更早之前,小鹏发布了全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极加倍布“纯视觉+端到端大模型”智驾方案。
这使得激光雷达企业陷入了尴尬田地。前几年,该行业经历了激光波长、扫描办法等技能辩论,逐渐走向技能收敛、产品规模化的降本道路。而就在激光雷达降至千元级,试图“下沉”中低端车型的今年,半路杀出的纯视觉路线,模糊有攻占中低端车型市场的趋势。今年下半年,两大技能路线的交手日益激烈。
速腾聚创CEO邱纯潮曾表示,激光雷达要下沉到20万级别乃至15万级的车型。然而,目前售价在15万-25万价格区间的乐道L60、10万-15万区间的小鹏MONA M03、宝骏云海等车型,均选择了低本钱的纯视觉方案。
无法进入中低端价格区间,意味着激光雷达企业的规模降本效应有限。更危险的是,伴随着技能的进步,中高端车型的感知配置也可能发生变革。
此前有称,今年四季度推出的小鹏P7+也可能会弃用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高阶智驾方案。极越CEO夏一平曾直言,如果智驾系统要做到全首都能开,又想做端到端,纯视觉可能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除了车企之外,智驾供应商对激光雷达的态度也并非绝对积极。2023年,大疆车载选择无激光雷达路线,博世宣告放弃自研激光雷达。今年9月,Mobileye宣了结止下一代调频连续波 (FMCW) 激光雷达内部开拓。
极度依赖智驾出货的激光雷达企业,集体承压。
技能收敛,产品狂打价格战
在纯视觉方案成为海内智驾新贵之前,激光雷达企业正向好发展。
这紧张是由于,经历了前期激烈的技能竞赛,激光雷达技能本身已经逐渐收敛,趋于统一。而技能收敛本身会匆匆使行业走向成熟,详细到企业上,便是营收增长、净亏损缩减,逐渐靠近盈亏平衡线。
2022年,激光雷达领域还有不少技能“论战”的存在。比如,在激光收发系统上,905nm波长和1550nm波长的光有不同特性,彼时两种波长均有量产产品采取,激光雷达厂商常常“各自为政”。而如今,905nm波长已经成为主流。同时,芯片集成化的发展方向,也基本成为行业共识。
“驱动激光雷达(价格)低落的核心一方面是量的上升,家当链更成熟,其余集成度变高,繁芜的功能在收敛,技能路线的收敛会带来本钱的低落。”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一径科技CEO兼创始人石拓说。
技能共识的形成,让企业能够更聚焦、快速地开拓出成熟产品投放市场,拉动销量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海内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累计超44.5万颗,同比增长 304.5%。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发布的《2024年环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在2023年的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中国厂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华为、览沃协力拿下了环球84%的市场份额。
销量增长背后,是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禾赛科技财报显示,2019年其激光雷达的均匀售价是1.74万美元(约合公民币12.27万元),2023年降到了3200元。
今年4月,速腾聚创CEO邱纯潮曾表示,汽车行业毛利率并不高,唯有把产品和价格都做到极致,才能适应市场,赢得生存空间。
激光雷达领域的价格战,乃至吸引了新能源汽车“一哥”的把稳。在2024年比亚迪汽车(大中华区)商务年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放言,如果激光雷达的市场行情3000元/颗,比亚迪可能只须要900元的本钱。这一度引发外界揣测,比亚迪是否会自研激光雷达。不过目前尚无干系信息传出。
同时有不雅观点认为,激光雷达产品的性能随着价格而涌现低落。
广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陈学文曾表示,现在激光雷达的本钱降落,一定程度上以捐躯部分性能为代价。早期的激光雷达能够实现360°全方位扫描,而现在低本钱雷达的扫描范围常日只有100多度。
不过,产品真个贬价,仍旧让激光雷达产品拥有了渗透更低价位产品的能力。而这,势必将与本钱占优的纯视觉路线产生冲突。
纯视觉受追捧,产品端现端倪
纯视觉路线早已有之。特斯拉之外,海内也有厂商发力纯视觉。资料显示,2023年,大疆车载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办理方案就选择了无高精舆图、无激光雷达路线,终极落地在宝骏云朵灵犀版、iCAR 03等,但彼时其对外声量还稍显不敷。
该感知路线真正成为车企智驾的心头好,走入重点产品,紧张是在今年上半年。
今年3月,特斯拉开始推送 FSD v12.3 的软件更新,该版本采取纯视觉+端到真个神经网络系统,智能驾驶能力显著提升。今年在海内,广汽研究院发布了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小鹏、极越的纯视觉方案纷纭出炉,就连时下正热的小米都在SU7发布会上公布了纯视觉版的智驾系统。
纯视觉智驾能够频繁上车,与软件技能的进步不无关系。
过去,纯视觉路线很难办理环境感知、物体识别和场景理解等问题。但是,伴随着Transformer模型、OCC(Occupancy Network )技能的发展,目前已经上车的纯视觉智驾技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比如,过去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领悟方案比较,在感知精度上较为逊色。而当下的OCC技能可以帮助纯视觉方案创建一个实时的环境占用图,显示哪些空间被物体霸占,哪些是空闲的,这让智驾决策对感知精度的哀求大幅减小。此外,大模型的进步也能够帮助纯视觉系统深度学习、理解图像中物体间的关系。
硬件上的进步在同时发生。目前主流的摄像头规格紧张包括2M、5M和8M,5M和8M摄像头像素高于2M,5M摄像头能够在低光环境保持高清,8M摄像头能够看得更远。
目前,特斯拉已从2M摄像头转换为5M摄像头。资料显示,小鹏汽车的“AI鹰眼视觉方案”集成了2个前后视8M摄像头。此外其环球首发的Lofic架构,能够提升摄像头在弱光、逆光以及大光差环境的性能。
办理技能问题后,纯视觉感知路线带来的最直不雅观好处,便是硬件降本。
目前海内上车的纯视觉路线产品主打的便是性价比。比如,小米纯视觉版方案比领悟方案贵8000元,性能相对较弱;小鹏MONA M03、乐道L60两款车型,多以性价比著称。
同时,部分纯视觉智驾版本的功能性,相对领悟感知的版本较差。华为ADS 的根本智驾版本不含激光雷达,同时也不支持城区 NCA。虽然也有例外,比如采取纯视觉路线的极越、特斯拉,智驾功能均走在行业前列,但这仍是少数。
也便是说,目前海内对纯视觉方案上风的发挥,大部分都暂时勾留在降本层面。这对激光雷达厂家而言是一个积极的讯号,由于这意味着激光雷达企业只要把价格打下来,就仍旧能赢得大部分智驾市场。
“只要产品有效、价格可以接管,(车厂)为什么不用呢?这没有情由。”邱纯潮曾说,不合的存在有它的历史背景,此前激光雷达价格较高,影响了它的遍及率,行业没有做出让马斯克满意的产品。
“卷价格”困局无解?
从单一逻辑上剖析,激光雷达产品降落价格就能换取市场。但从多维角度来看,激光雷达产品以价换量是一个很难实现正向循环的困局。
激光雷达产品的降本空间紧张来自两方面,一是芯片集成化,二是规模化。通过数年努力,激光雷达企业已经大幅提升了单机芯片集成的能力。今年4月,邱纯潮曾表示,短期看,速腾聚创MX在芯片集成化上已经做到了阶段性极致。
这意味着,通过技能改进来降本的空间逐渐缩小。在此情形下,规模化降本成为主旋律。
要规模化就要走量。中汽协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比最大的价格段是15万-20万元,占比达24.6%。
因此,激光雷达能否渗入中低端车型,将决定其是否具备持续、康健的降本能力。这也意味着,其须要与纯视觉路线一决高下。
在只考虑本钱的情形下,激光雷达领悟路线胜算不高。
公开宣布显示,特斯拉智驾系统配备的8个摄像头,硬件本钱为200美元(约合公民币1410元)。而目前,价格最低的激光雷达产品之一——速腾聚创MX,售价也为200美元,但这只是单个传感器价格,而并非系统价格。一样平常来说,在硬件上,激光雷达领悟路线会配备1-3颗激光雷达,同时配备多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以此打算,领悟路线的本钱很难与纯视觉路线打平。由于低价激光雷达产品贬价时也降落了性能,两种路线呈现效果差异也并不大。据陈学文所说,整体来看,激光雷达的智驾方案与视觉方案的效果差不多。
如果不能成功打入最“走量”的中低端市场,激光雷达产品就更难以实现规模化降本。由此,其可能陷入“因本钱劣势难以下沉-因难下沉而难以规模化-因难以规模化而难以降本”的怪圈。
那么,困于中高端车型,是否便是激光雷达的宿命?
实际上,即便是中高阶智驾,也会有采取纯视觉方案的可能。未来,智驾技能的研发有可能会从“可以不用激光雷达”,到“积极拥抱纯视觉”。
“激光雷达只是现阶段小朋友学走路用的学步车。”夏一平曾公开阐明其对两种方案的理解,他认为,想完成更高难度的操作,就必须把腿从学步车里抽出来,也便是抛弃激光雷达。
目前,端到端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也在让智驾技能逐渐摆脱对高精度传感器的依赖。据媒体宣布,长城汽车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表示,大模型对工程化、数据标注和规则、激光雷达的依赖度会更小。
在此根本上,有业内玩家将激光雷达定位为一道“保险”。“激光雷达最核心的功能是作为自动驾驶末了一套安全保障,能够供应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供应不了的3D定位和感知数据。”石拓说,激光雷达往后相称于自动驾驶的安全保险。
但如果激光雷达终极真的成为一道额外的“保险”,而不是一个实现中高阶智驾必不可少的硬件,这可能会令其在主流市场的主要性、必要性大大低落。
当然,“纯视觉唱主角”的情形尚未发生。纯视觉路线虽然简化了传感器,但须要更海量的数据、更繁芜的算法做支撑。目前,在特斯拉之外,极越、小鹏跃跃欲试,但二者的体量尚不敷以掀起智驾传感器的变革浪潮。
数据显示,激光雷达厂商的销量仍在增长。今年上半年,速腾聚创上半年激光雷达总销量为24.34万台,同比增长415.7%;禾赛科技上半年激光雷达交付14.6万台,同比增长67.5%。
不过,激光雷达的隐忧现已浮现。快速找到精确、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是企业确当务之急。搜狐汽车将在“拆解激光雷达”系列的后续稿件中,持续对激光雷达企业的现状与出路进行磋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