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1907年的马达西奇公司是目前天下上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一,拥有固定翼飞灵活员机、直升灵活员机和工业涡轮机的制造能力,有着“动力沙皇”的美誉。无论是在苏联期间,还是乌克兰独立往后,马达西奇公司作为高度保密单位,一贯藏在深闺人未识。今年4月,中国媒体来到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总部采访,走进“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一睹“动力沙皇”的真容。
马达西奇公司大门。谭武军摄
百年企业 实力轶群
在苏联航空动力工业布局中,马达西奇以大、中型运输机动力和直升机动力为主,研制生产浩瀚核心机型及其衍生产品。
被称为空中巨无霸的安-225大型运输机装置了6台由马达西奇生产的D-18T发动机,最大载重量达250吨,是天下上最大的运输机。中国当年向土耳其出口的城市有轨电车,便是用安-225完成运输事情的。
马达西奇有飞机和发动机造型的办公楼。谭武军摄
直升机用的涡轴发动机是马达西奇的传统上风产品,其拳头产品TV3-117系列发动机配装90%以上的俄制直升机,环球累计在役3万多台,没有一台涌现过空中停车。2018年汶川地震接济时,为打通生命通道,将60多台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运送到接济现场的重型直升机米—26,也采取了马达西奇生产的涡轴发动机。
天下上最大的安-225运输机装置的马达西奇制造的D-18T涡扇发动机。谭武军摄
涅槃新生 续写传奇
苏联解体后,因家当链断裂、资金匮乏、订单骤减等缘故原由,乌克兰3500多家军工企业大多经历了从“吃老本”到难以为继,直至破产倒闭的命运。然而,马达西奇公司却凭借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完全的供应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马达西奇在世界上15个国家设立代表处,产品遍及1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0种飞机和直升机的发动机研发证书。公司在改进工艺流程、深挖产品潜能的道路上深耕不辍。2013年,配装马达西奇发动机的米-8直升机创造了9000多米的天下翱翔新高度。马达西奇研制的AI450S发动机,配装在世界首架全碳纤维飞机DART-450上,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首次亮相。
对华互助 渊源深厚
对在航空领域从事研发制造的人来说,马达西奇公司并不陌生。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便是源自马达西奇公司的M-11FR活塞发动机。
我国生产的运-8运输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装置的WJ-6发动机也是在马达西奇发动机根本上生产的。我国陆航主力装备之一的米-171直升机,利用的是马达西奇生产的具有超强寿命和可靠性的TV3-117系列发动机。此外,我国生产的K-8J教练机、L-15教练机等机型也装置着马达西奇的航空发动机。
全新模式 共享领悟
经历了60多年的紧密互助,乌克兰与中国不断探索航空互助新模式。2015年,马达西奇与中国天骄航空集团建立全面计策互助关系,双方深度互助、高度领悟、共享技能体系、制造资源和人才军队,共同在重庆培植国家级航空动力家当基地。
马达西奇总裁博古斯拉耶夫。谭武军摄
执掌马达西奇数十年的博古斯拉耶夫总裁十分看好与中方的互助前景。他说,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还提出了发展航空发动机,补足航空制造业短板的宏伟操持,这为马达西奇利用自身上风融入中国市场供应了历史性机遇。博古斯拉耶夫说,乌中航空领域互助是着眼长远和互利共赢的。双方的互助并非纯挚的发卖产品,也不是将乌克兰的工厂搬到重庆去。未来3年,马达西奇将在中国进行多款发动机的生产,对中国工人开展一对一的培训,同时马达西奇还会与中国互助研制出新型号发动机,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公民日报中心厨房·零时差事情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