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AI)谈天机器人火爆网络。
AI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和措辞处理能力,能根据人们设定的问题,进行谈天、写作、编程等等。
如此新潮的玩意,我自然不会错过……

AI 小 说 家

我登录网站,在AI谈天框里输入几个关键信息:请写一篇小说,1500字旁边,内容角度新颖,人物情节生动。

眨眼的工夫,一篇小说就涌如今了屏幕里。
一口气读完,我惊为天人——小说构造完全,角度新颖,人物刻画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我一度疑惑AI不过是抄袭了名家的作品,遂将文章录入到查重系统中,却没有创造一点抄袭的痕迹,完备是一篇新作。

当AI帮我写了一篇小说

我脸上浮起笑意,没再多想,直接署上自己的姓名,发邮件投稿出去。

AI绘画 费斯托佛罗(智利)

几天后,作品涌如今市副刊的头条。
我趁热打铁,又让AI撰写了十多篇小说,没有意外,全部揭橥。
可惜的是,这些小说并没有激荡起任何波澜,很快就消逝在浩如烟海的无量信息中。

“想成名还得靠炒作。
”我忽然想起一位前辈的提点,可惜我没有人脉也不睬解混圈子,更没钱请别人捧场站台。
既然没人帮我,我就自己炒作。
望着电脑,我陷入沉思。

我在键盘上劈里啪啦地输入关键词和问题,AI流畅回应,一篇篇环绕“我近期新作”的评论文章,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在屏幕上流淌出来。

换脑筋 阿明·哈巴拉(沙特阿拉伯)

绝了,这些评论写得太妙了!
什么专家、学者、大学教授、评论家、名编辑、思想家……你们的饭碗不保啦。
我嘿嘿直乐,将所有文章署上不同的笔名,发给各大媒体。

果真,事情的发展如我所想,评论家们终于把稳到“我的作品”,新一轮评论轮番涌如今报端、网络,“我的作品”收成无数讴歌,乃至在文坛兴起一股“小说热”。
业界将我比喻为冉冉升起的新星,连作协也留神到我这个文采斐然的“天才”。

支点 亚历克斯·法尔科(古巴)

月尾,由作协主理的“我的作品”研讨会在文学馆的千人会议厅举行,座无虚席。
我阖眼听着与会名家们的高谈阔论,将“我的作品”吹到天上有地下无,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和知足。

过了一下子,主持人约请我上台发言。
我理了理衣服,取出手机快速敲出几个字,然后慢条斯理地走上台——在这短短的几秒钟内,AI会替我准备好一篇无懈可击的演讲稿。

相互帮助 乌古兹·居雷尔(土耳其)

“咳咳!
”我清了清喉咙,用麦克风底座挡住手机。
怎么回事?闪烁的光标后一片空缺,手机屏幕上没有涌现我想要的文稿,我立马点击刷新。

见鬼了,居然在这个关键时候断网,手机没有一点旗子暗记!
重启软件,依旧没有反应,重启手机,文稿仍不涌现……

我惊悸失措起来,乃至觉得台下有千万道目光朝我射来,脸烧得滚烫,浑身不清闲。

我猛地举头,却创造自己想多了——没有人朝台上看,大家也创造了网络故障,全都低着头发急地鼓捣手机。

操控 马库斯·格罗利克(德国)

(注:英文意为“有些是人工的,有些是智能的。
”)

好家伙!
原来这些专家学者也盼着下一秒就可以和AI规复联系,好让自己连续扮演AI的“嘴替”。
难怪刚才的那些评论和夸赞,让我感到莫名亲切和熟习。

AI啊AI,虚拟与现实的界线,从何时起竟然变得无人在意?

进化

马哈茂德·叶顺库洛夫(乌兹别克斯坦)

来源/讽刺与诙谐报

编辑/王 虹

壹点号漫天下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