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近日,温州网民曾某、胡某、应某为吸引流量、博人眼球,利用某短视频平台的“搞笑改字玩法”P图功能自动天生并发布假造的交通违法图片视频,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温州警方已对发布虚假信息的曾某、胡某、应某给予行政惩罚。
案例二
7月18日,网民赵某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发布了修改的“交管12123”违法处理界面截图,以为“很搞笑、很吸引人眼球”。于是,赵某通过利用某短视频平台自带P图工具发布假造的交管违法处理单界面截图,内容为“开车亲嘴”的违法行为,引发"大众年夜众误导,严重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赵某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惩罚。
案例三
7月18日,网民林某某在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有时刷到一条可以修正交通违法行为的殊效视频,内有将惩罚缘故原由各种P图恶搞的传授教化,为博人眼球,增加流量,随即也按照操作下载某软件进行制作。林某某将该张交通违法关照单的违法韶光、地点进行修正,违法行为修正为“开车不穿衣服”,并标注罚款200元扣6分。目前,林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惩罚
案例四
7月18日,网民扎某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故意“P图”编造虚假信息,在某网络平台发布一张合成“12123”交管APP界面图片,内容显示“山南市英雄路交叉口开车向女交警吹口哨被罚款200元并扣6分”。该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涉嫌扰乱公共秩序。目前,扎某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惩罚
案例五
4月29日,网民梁某某将自己的交通违章信息“人行道一直车让行”修正为“摸副驾驶大腿”,并发布至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造成大量网民传播,造成负面影响。目前,梁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惩罚
虚假的交通罚单危害
1、误导公众年夜众认知:虚假的交通罚单信息迷惑性强,传播力大,会误导"大众,让人们对交通法规产生误解,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2、危害警方形象:此类谣言可能会危害警方的公信力,误导网络感情,让人们对司法部门的公道性和专业性产生疑惑。
3、社会资源摧残浪费蹂躏:公安机关须要投入额外的资源来调查和处理这些虚假信息,这不仅花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也可能分散了警方处理真正紧急情形的把稳力。
4、法律任务风险:散布虚假信息的个人或组织可能会面临法律任务,包括罚款、拘留乃至刑事任务。
网警提醒
互联网并造孽外之地
当心不明来源的网传信息
不信谣不传谣
自觉掩护风清气正的网络豁亮清明空间
对付散布不实辞吐、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必将给予严厉打击。
素材 | 公安部网安局/浙江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