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AI独角兽终于可以上市了。
投资界获悉,4月6日晚间,证监会已赞许云从科技科创板注册申请。这意味着云从科技离IPO又近了一步。此前,云从科技曾在2020年12月递交招股书,但中间过程一波三折,直到2021年7月才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正如云从的投资人感叹,这个过程很揪心。
云从科技的进程,是一位80后博士创业的故事。1981年,周曦出生于四川内江市,先后考入中国科学技能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喷鼻香槟分校,取得了打算机博士学位。2011年,周曦放弃留美,选择返国——到重庆研究AI。云从科技正是脱胎于周曦参与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项目,2015年正式应运而生。
成立韶光最晚,云从科技是“AI四小龙”末了一只独角兽,一起走来融资至少11轮,曾经蔚然壮不雅观。此后,中国AI赛道开始沉寂。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商汤终于成功上市,旷视上会也得到通过,而依图选择终止IPO。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群中国最刺目耀眼的AI独角兽悄然间走向了不一样的命运。
中科大学霸创业
7年,做出估值300亿
云从科技的故事,起源于中科院的一间实验室。
1981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市的周曦,自小成绩精良被称为“神童”,18岁那年顺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能大学,就读于电子科学与技能系。在这座被誉为“科学家摇篮”的高档学府,周曦开始崭露锋芒,曾凭借声纹识别研究得到NIST评测天下冠军。
在中科大完成了本硕连读之后,周曦连续着求学之旅,在2006年来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喷鼻香槟分校(下称“UIUC”),攻读打算机博士学位。值得一提的是,周曦的博士生导师正是“打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而后者当年仅在环球招收三位学生。
读博期间,周曦将研究方向由语音识别转向了图像识别。这一过程无疑是痛楚的,周曦也碰着了很多困难,他曾回顾过,“实验结果基本上都会很坏,由于程序、推导可能写错,假设也可能出错。在这么长的链条上,很多时候我们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但很快周曦就找到了打破口,在UIUC搭建了Cluster做事器阵列,将语音识别与图像识别领域交叉实践,得到的成果显著。此后,周曦带领团队代表UIUC接连参加了多项国际比赛,先后降服了MIT、东京大学、IBM、Sony等著名研究机构,拿到六次天下智能识别大赛冠军,并揭橥了数十篇论文,被引用上千次。
博士毕业之后,周曦收到了多份高薪事情的约请。市价2011年,中国科学院操持在西南地区筹建研究院,预备人袁家虎(现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院长)三次赴美与黄煦涛教授及周曦见面,希望能够为海内引进环球顶尖的科技人才。袁家虎院长的诚意和表态,让周曦做出了人生中最主要的决定——返国事情。
因此,在留美5年之后,周曦放弃了优渥生活和奇迹,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多媒体中央,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包括图像识别与人脸识别技能等。
2015年,周曦再次做出了一项重大决议,决定带领团队投身创业。谈及创业初衷,他曾表示,前沿尖端技能的创业,如果研究职员不能亲力亲为,成功的机会即是零,“亲力亲为,或许也只有很小的几率成功,即便如此,我也乐意一搏。”
于是,云从科技在这一年3月正式成立,并先将目光瞄向了银行。当时,为了拿下一家银行的身份核验项目,云从科技的团队憋了好多天,写了十几页的方案。结果,银行却表示从来没见过这么短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页起。
终极为了这个订单,周曦带着团队用2年韶光提交了48种方案,直到内部测试准确率达到99.8%,客户才签下条约。“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要想把技能落地,就要扎根行业,与行业共同发展。”周曦曾回顾道。
时至今日,云从科技实现了从智能感知到认知、决策的核心技能闭环。公司自主研发的跨镜追踪、3D构造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技能等AI技能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在业务布局方面,云从科技也已在聪慧金融、聪慧管理、聪慧出行、聪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运用。
当然,持续亏损仍是云从科技无法忽略的问题。招股书显示,其2018年至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净亏损则分别为2亿元、17.63亿元、7.2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根据招股书,云从科技的估值大约在300亿-400亿,但详细还是要看发行情形。回顾创业,周曦曾经感慨,“我知道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 好在他坚持了下来,云从科技如今间隔上岸科创板也只剩下韶光问题。周曦,即将斩获属于自己的第一个IPO。
融资11轮,VC/PE军队弘大
IPO一波三折
在“AI四小龙”中,云从科技的融资历程并没有见到太多一线美元基金的身影。
人工智能元年2015年,刚成立的云从科技天使轮融资6000万元,投资方为人工智能公司佳都科技、杰翱成本,同年年底,云从A轮融资近2亿元。用投资人的话来说,当时市场不是特殊明朗,但云从估值已经很高了。
随后,AI在海内大爆发。2017年,云从科技B轮得到5亿元融资。此时我们能看到诸多国资背景的机构,如元禾原点、广州基金、越秀家当基金等。背靠家当集团小米的顺为成本也来了,还有星河集团与工程院院士发起设立的基金星河·领创天下,以及公民币基金普华成本、茂盛投资等,同时还涌现了老股东杰翱成本、佳都科技的身影。
2018年的另一个标志性节点,云从科技B+轮融资超10亿元,融资规模和B轮比较扩大了一倍,粤科金融、中国国新控股、广州基金、联升成本、渤海家当基金、张江星河、前海德昇、越秀金控等近10家机构集体赶来。2019年,云从科技也得到了新鼎成本、金泉投资、众安成本、善金成本等机构的支持。
2020年更不用说。2020年5月,云从科技C轮融资18亿元,投资方包含中网投、上海国盛集团、南沙金控、长三角家当创新基金、工商银行、海尔金控、信中利、工银亚投、高捷成本等等有名机构。彼时有宣布称,云从科技有望在2020年底上市。
但后续云从上市之路经历了一波三折。云从C轮融资完成后,很快被纳入了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一位投资人提到,当时担心可能对后期业务拓展有影响,所幸这并未延误上市进程。2020年8月,云从科技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同年12月递交招股书,但很快又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更戏剧性的是,经历问询后,2021年3月尾,云从科技因财务资料过期,上市申请被中止审核。“这是最痛楚的时候”,北京一位投资人描述。随后在2021年6月,云从科技更新了财务资料,上交所规复上市审核进程。2021年7月,云从科技顺利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多了一道曙光。
此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就在昨日(4月6日),云从科技终于通过科创板注册。一位参与了云从融资的投资人感慨,这是最让他揪心的一个项目,“凡项目上会必过的信心差点被摧残殆尽”。接下来,便是等待云从科技的IPO敲钟。
末了一只AI独角兽,
唏嘘间,大家走向不同的命运
云从科技终于等来了IPO,发布这一个时期的落幕。
曾几何时,无VC不投AI。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AI领域的投资频次和投资总额均快速增长,在2018年最高峰时,这一领域投资总额过千亿元,投资笔数靠近500笔。融资彷佛成了一场竞赛,行业的融资记录被一遍又一各处刷新,成为中国创投史上罕见的一幕。
在当时,险些每一家投资机构在被问到人工智能时,给出的回答不是“我们已经投了”便是“我们正在看”。正是在这样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下,以“AI四小龙”为代表的的一批创业公司应运而生。
个中,云从科技成立韶光最晚,2015年——而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依图科技成立于2012年,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伴随着AI融资狂潮,AI四小龙一时炙手可热。
但好景不长,在烧钱、亏损的质疑下,海内AI行业急转直下。“我已经很永劫光没看AI的创业项目了”,一位北京VC投资人曾对投资界坦言。随着AI融资寒冬,云从科技成为了所剩不多跻身独角兽行列的AI创业公司。
而一旦没有了输血,摆在AI公司面前的选择并不多:要么悄悄关门,要么钻营上市之路。兜兜转转,“AI四小龙”各自走上了不一样的命运。
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正式挂牌港交所,最新市值高达2000亿港元,成为海内AI第一股。如果按原操持,商汤科技本应在12月中旬就已完成IPO。结果却在12月10日突生变故,因地缘政治缘故原由不得不推迟发行。在这场死活博弈中,商汤科技选择武断不移推进IPO——仅经由一个星期的调度,再次宣告重启公开招股,终极成功上市。
而其他人上市之路十分坎坷。早在2020年11月,科创板就宣告依图科技IPO得到受理;仅仅一个月后,四小龙中成立韶光最晚的云从科技,科创板IPO也获受理;随后在2021年3月,旷视科技也报告了科创板上市。
令人意外的是,2021年7月初,依图科技主动撤单,IPO之旅戛然而止。同月,云从科技上会得到通过,旷视科技也在两个月后上会得到通过。如今,在提交注册超8个月后,云从科技先于旷视科技获批注册。根据上交所最新显示,旷视科技注册申请目前处于中止状态,缘故原由为公司财报更新。
而其余一家被寄予厚望的AI企业格灵深瞳,上市后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成立于2013年的格灵深瞳,在上市之前至少得到7轮融资,背后集结了一众有名VC/PE。曾经创投圈认为格灵深瞳估值能够达到3000亿美元。然而今年3月,格灵深瞳正式上岸科创板,但开盘即破发,最新市值仅有50亿元,实在是令人唏嘘。
即便惨淡,但上市最少还有翻身的机会。一级市场投资人感叹:“现在的形势是哪里能上就上哪里。AI公司做各个行业的落地,摊子铺得很大,本钱投入很高,上市肯定是为了确保有持续的现金流注入。”这一次,留给AI独角兽的韶光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