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电影《传说》官微

当在大银幕上看到27岁的成龙时,不雅观众的反应不是惊喜而是质疑。

7月10日,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唐季礼编剧并执导,成龙、张艺兴、娜扎等人主演的电影《传说》上映。
作为2005年经典电影《神话》的姐妹篇,又是唐季礼和成龙的第十次互助,《传说》在上映之初热度非凡。
不过比起以上诸多头衔,《传说》还有更大的卖点——通过AI重塑技能,再现27岁的成龙。

AI明星不讨喜扮演成龙也弗成 | 人工智能+

为了在大银幕上看到年轻时的成龙大哥,大批网友期待着冲进电影院。
电影正式上映前三天(7月7日),点映和预售的总票房就已打破3000万。
但科室点映过后,《传说》的口碑乃至票房情形急转直下,正式上映当天票房仅841万,豆瓣评分5.5分。
之后猫眼预测总票房也一起下跌,由1.15亿降至8500万再到7980万。

有称,《传说》耗资5000万美元,相称于3.6亿人名币旁边。
如果想回本,票房至少要到10亿以上,10亿以下就妥妥亏本。
然而,截止到7月28日16:00,电影已上映19天,总票房也不过7960万。
《传说》赔的惨烈,而不雅观众不买账的缘故原由,彷佛正好便是他最大的卖点——AI数字人。

一、AI成龙“坑了”

和《神话》类似,《传说》讲述的也是古今双线故事。
70岁的成龙卖力当代戏份,是一位研究历史的资深教授,因在考古中挖掘出了神秘的萨满古玉,他在梦境里反复穿越,牵引出古代的他(即赵战)与匈奴公主梦云(古力娜扎饰)的前世爱恋。

影片中,由“AI成龙”扮演的西汉武将赵战戏份占比高达70%,成为了电影的绝对主角,而成龙大哥本人戏份还不到其一半。
有影迷吐槽称,时长129分钟的电影,看真成龙的只有29分钟。

可这位“AI主角”的演出,却是不雅观众吐槽的源泉。

自出场的第一个侧颜开始,“AI成龙”就让不雅观众发觉了许多的不对劲。
大银幕中,这位没有皱纹的青年,面部有大量高光,像自带3D磨皮滤镜,光滑程度和其他演员不在一个图层里。
有影迷感慨道:“成龙的第一个AI镜头,比(女主角)古力娜扎的脸还滑。

图源:电影《传说》

除了面部皮肤问题,“AI成龙”无论是表情、神态,还是眼神,都充满了违和感。

比如被人用剑压着挣扎,立时就要小命不保时,他本应咬紧牙关,表情效果却像露齿一笑;受伤倒地时,面部本应狰狞,他却眼神飘忽,神采安详;再比如,出生入去世的兄弟为救自己捐躯时,本应悲痛欲绝的他却嘴角猖獗上扬,眼神涣散没焦点,定睛一看五官还有点歪......无论情节悲喜,“AI成龙”永久挂着上扬角度固定的微笑,哪怕经历了人生重大打击,有人遇险、罹难,他都只会扬天张嘴,做出不明以是的疑似哭泣表情。

面部表情单一缺少不雅观赏性,动作形体上也无法转头超过90度角。
“该悲哀的时候仿佛在笑。
这充分解释AI在电影市场完备不适用。
”有豆瓣网友如此评价。

而除了AI技能水平有限引发的诸多槽点,“AI成龙”营造的AI滤镜感也毁坏着影片在不雅观众心中原本的加分点。

为了表现诚意,《传说》中千军万马的战役大场面,是在新疆军马场实际拍摄的。
但有影迷表示:“在实际不雅观影中,看到AI的‘主角’,内心的想法是,这些画面会不会都是AI合成的?很难沉浸影片之中。

图源:电影《传说》官微

从《传说》的口碑与票房来看,主创们设想“AI成龙”带来的美好前景,并未被不雅观众所接管。
在不少不雅观众看来,用明星的数字人来演绎电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轻渎。

二、AI“复活”明星被叫停

大众对付明星数字人的抵触不仅仅是参演影视。
此前,视频平台上AI“复活”明星的视频就引发过一轮辩论。

今年3月份旁边,逝世明星的AI视频频繁涌如今短视频平台上。
AI李玟表示“希望你们都能活得很好”,AI高以翔称“你们的每一个留言、每一份关怀我都感想熏染到了”,AI乔任梁也在跟粉丝问好,AI姚贝娜称“我去的地方还是能尽情歌唱”,AI科比用英语表示“很高兴以这样的办法再次和你们相见”......

图源:抖音截图

但此类AI视频很快引起逝者家属的反感,有的家属表示不能接管,希望对方尽快下架;有的家属称,不肯望肖像被他人任意利用,严厉训斥并武断抵制该行为。

虽然发布者自称,这是一种情绪抚慰的办法,利用高科技,给活着的人供应感情代价;但是在视频评论区,很多网友质疑:这种行为打着温情的名义,实则是在消费已经拜别的人。

有媒体创造,这些号称用高科技治愈民气的账号,背后不少有专业团队,有一些还在朋友圈招学徒、招代理;还有一些制作者的主页显示承接数字人制作、“复活”亲人等业务。
自称科技暖民气,实则打着精明的“算盘”,用AI换脸逝世明星来引流、收费。

电商平台上也涌现了低价的明星模型。
之前搜索“AI女明星”等关键词,会创造一些女明星的形象被制作成人物模型素材包,方便购买者实现AI换脸。
这些“免演习、可直接合成”的女明星“万能模型”售价险些都在8元-25元,消费者下单后,后台急速发货。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份,这学买卖就有人做过。
彼时,新壹科技就曾推出过一款明星数字人祝福平台——秒祝,便是基于新壹视频AI大模型,通过大数据演习,将明星的形象和声音完美地仿照出来,天生对应的明星数字人形象,终极呈现给客户的因此明星数字人为主角的个性化定制祝福视频,模式和明星“万能模型”大同小异。

然而秒祝推出后并未收成多大反响,当前秒祝平台上的业务似已转换,没有明星数字人,都是一些陌生面孔的数字人。
如今,随着舆论的发酵,电商平台上的明星“万能模型”产品消逝无踪,短视频上AI“复活”明星的视频也都下架了个干净。

图源:秒祝截图

明星数字人买卖做不下去的缘故原由很大略,在《互联网信息做事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当中,哀求“深度合成做事供应者和技能支持者供应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该提示深度合成做事利用者依法奉告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赞许”。

但是,大部分的商家很难取得明星乃至去世明星家属的赞许,因此,AI合成明星成为一门违法的买卖。
纵然得到了授权,在不少网友看来,这何尝又不是其余一种欺骗?让明星们不必干活,只须要利用数字人,就能拿到不少钱。

三、明星数字人惹争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人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竞相竞赛的新赛道,并逐渐深入各行各业。
从影视娱乐到品牌营销,从电商直播到金融做事,尤其是电商直播中,数字人直播带货俨然成为新的业界风口,DoNews曾在《AI主播火了,直播卖货还须要“真人”吗?| 人工智能+》一文中,磋商了AI主播的发展现状。

可见,大众对付数字人并非全然不能接管,那为何明星数字人却引来大众的争议?

一些影视从业人士将对明星数字人的争议归结为技能的受限。
在今年的上影节上,光芒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就提出“AI便是人类在创造作品时用到的工具,这个工具至少在电影行业还很不成熟,比如,现在的一些视频天生工具,实际上只能知足低清晰度、低容量的需求”。

然而,当AI技能真的能以假乱真,不雅观众就能接管明星数字人的演出吗?豆瓣上,对《传说》的一段影评,或许能反响当前大众对付这个问题的意见。

“影片中的角色,仿佛是精心雕琢的机器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虽精准无误,却短缺了那份源自灵魂的温度与深度。
角色的每一次对白,都像是预设程序的输出,而非心灵的真实碰撞。
这种AI化的演出,让情绪共鸣成为了一种奢望,让人不禁质疑:当角色失落去了人性的光辉,电影还能否触动人心?”

当明星数字人涌如今银幕上,台下的我们追星追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影视作品,通报出的内核又是什么?而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