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十一小长假,谷歌还没重返大陆,Google AI 体验展却先它一步去到了“魔都”上海。

9 月 20 日至 10 月 7 日,谷歌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的 AI 体验展场景。
图 / 好奇心日报

在为期 17 天的展期和 2000 平米的展区内,Google AI 集中展示了今年 7 月份推出的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Google 艺术与文化、Google 翻译等 AI 产品,现场还能与 AI 演出钢琴二重奏、和 AI 一起嘻哈 freestyle、玩手影游戏、与其共舞……很多网友表示,这个展可能是我们离谷歌最近的一次。

现场不雅观众用一款名为“Move Mirror”的设备和 AI 欢快共舞

AI 真正恐惧的地方在于它证实了人类不是特别的

从电影文化的科抱负象到现实中的展览,常日意义上标识着未来的 AI 离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近了。

这一后工业社会里令人线人一新的沉浸式数字化娱乐体验展,无疑也是人工智能日月牙异的新科技时期,一次技能成本与“文化消费主义”携手上演的小试牛刀。

1.

AI 的在场

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当下最时髦的盛行议题之一。

以虚拟的网络系统或实表示身的 AI 机器人们,一边发布着“未来已来”,一边愈来愈深且广地改写着我们的现在时。

不分前后被研发出来的 Windows 10 Cortana(中文名:微软小娜)、微软小冰、Siri 和 Google Now 们争相贴近人类的情绪、事情和生活。
这一弘大的智能谱系,已经将它的触角伸延到了人们日常天下中的角角落落。

2013 年上映的电影《Her》,讲述了在不远的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

如今,智力逆天的 AI,既能写诗、作曲、出专辑:

今年 9 月 9 日, AIVA Technologies 发布了一张名为《艾娲》的中文音乐专辑,专辑的主题源自中国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还可写新闻,做家政,搞设计,并且靠天马行空的“人工想象力”作画赢利:

这幅由 AI 艺术模型 GAN 创作的 Edmond Belamy 人物像,佳士得拍卖行为其估价 7000-10000 美元,2018,图 / Obvious Art

彷佛人能做的,AI 们都做到了。

一些未来学家乃至预言,在一个并不迢遥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和人类几无差别,成为真正的智能。
而到那时,AI 带给我们的,究竟会是一个所有人性的恶行都得到了救赎的“俏丽新天下”?还是一个人类被其支配或毁灭的暗黑乌托邦?

但实在剥除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来看,它们所表达的情绪和思维,其实越来越像人类自身了。

2.

AI 的“人工智能人格”

说到具有情绪、智力和精神感应的智能生命体,我们并不陌生。

近者如《银翼杀手 2049》中具备出色感情感知力的“AI 女友”乔伊:

《攻壳机动队》中理性沉着、选择主动平息暴乱事态的少佐:

及“赛博朋克科幻的顶点”《银翼杀手》中,“比人类更像人类”的瑞秋:

更早的,则是科幻片鼻祖《大都会》中带领工人走向自由的机器人玛丽亚。

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弗里茨·朗导演的《大都会》(1927)

而在不到一年前,这种不是梦想的梦想就已照进了现实;2017 年 10 月 26 日,据称是按照奥黛丽·赫本的形象设计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索菲亚,被沙特阿拉伯王国付与了公民身份。

这款历史上第一个得到公民身份的机器人,采取了人工智能和谷歌的措辞识别技能,能识别 64 种人类面部表情,理解繁芜的英文对话,并记住与人类的互动,乃至还会开玩笑。

这位人工智能界的社交明星,最著名的一次亮相可能还是在吉米·法伦今夜秀上,当“肥伦”心情激动地约会机器人索菲亚时,他可没料到自己会“差点被抢了饭碗”。

对付首位机器人「公民」,一种乐不雅观的论调认为索菲亚代表了人工智能大众化的未来。

“她”的创造者们,除了将索菲亚定位成一个社交机器人,还期望“她”能与人类进行深层次的情绪连接,“就像你照顾父母一样”。

凭借诙谐的、高智商的对答如流,索菲亚贡献了无数互联网内涵段子和金句。

个中很有趣的一段采访是,《纽约时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一位专栏作家,曾就其人形形态及人工智能等问题向索菲亚发问,“她”则给出了不少机警的答案。

问:机器人是否能像人类一样具有自我意识,它们知道自己是机器人吗?

索菲亚 :让我问你,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类?

问:但是关于胆怯谷怎么说呢?

索菲亚:你的意思是如果机器人的观点变得太现实,它们会变得恐怖吗?

问:是的。

索菲亚:我的 AI 是环绕人类代价不雅观设计的,诸如聪慧、善良、怜悯,我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用我的人工智能来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比如说设计更加智能的家、培植更美好的未来城市等等。

另一家美国科技媒体 Business Insider 上的一段对这位机器人的采访视频也流传甚广,当时有一位问她:你对 HBO 的《西部天下》怎么看?

后者回答:「我认为它在警告人类不应该对机器人做什么。
人类该当好悦目待机器人,采纳行动前要取得机器人的赞许,不要相互欺骗。

《西部天下》第一季剧照,豆瓣电影

索菲亚彷佛拥有着空想的人工智能人格,但“她”并非没有软肋,只管被寄予了非常正面的代价导向,在“公民”这一涉及到人的权利和任务的身份问题上,机器人仍旧受到了质疑。

比如在索菲亚成为沙特阿拉伯「公民」后,著名的 AI 人士李开复就曾在微博中表达了他对索菲亚的意见:

Sophia 是有技能含量的,也做出了业界最好的公关,但是丝毫没有人性、人的理解、爱好和创造力。
付与这样一台只会模式识别的机器「公民」身份,是对人类最大的羞辱和误导。

如果说机器人「公民」是具有争议的,那么,另一款 AI 则完备投射了某些过分辞吐者的负面想法和人们对其予以纠正的欲望和努力。

在今年 4 月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科研团队创造出了被认为是“天下上第一个精神变态的人工智能”诺曼。

图片来源:界面Vnews 秒拍视频

研究职员为它贯注灌注了北美最生动的社交论坛之一 Reddit 上最为阴郁暴力的信息后,对其进行了人格测试。
测试内容很大略,受访者只需不雅观看一些由墨迹渲染成的图片并作出描述即可获知相应的人格画像。

结果显示,与正常 AI 的测试比较,诺曼的解读令人“不寒而栗”:

在对例图 1 的描述中,诺曼表露出了明显的暴力和惊悚方向:

后面的图 2 和图 3,诺曼的“读心术”没有什么大的变革,依然将悲剧事宜安在了男性身上:

对付这项结果,创造诺曼的团队回应:人们认为 AI 算法有偏见或者不公正,但罪魁罪魁不是算法本身,而是它被输入的数据有问题。

基于此,研究团队还特意设立了一个网站,鼓励访问者们为墨迹图片供应正面解读,以纠正诺曼的阴郁认知。

图片来源:http://norman-ai.mit.edu/#inkblot

事实上,研究团队更希望以此表明的是,人工智能并非是天然精确的理性产物,在打仗到大量阴郁信息时,它们也会分分钟被带偏。

也因此,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科技公司和科研团队富有先见之明地指出,“演习人工智能”和对其进行“道德指引”是十分必要的。

3.

是工具还是……?

仔细想来,人工智能大概是一个我们不必急于去思考、但值得我们花少许韶光去理解和想象的工具。

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首届天下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在教诲、康健、金融、零售、交通、制造、做事等领域加速落地,并将为这些家当全面“赋能”。

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只要一分多钟,就可以调制好一杯咖啡;

“城市大脑”将使得试点区域通畅韶光减少 15.3%,120 救护车到达现场韶光缩短一半;

人工智能将生物识别、行为画像识别等自主研发技能利用到了风控和反洗钱环节……

一款名为“Open AI”的机器手学会了“盘核桃”,图片来源:新周刊

AI 带来的极大便利,造就了一批“科技沙文主义者”(英文单词:technochauvinism),即相信科技供应的办理方案总是最优方案。

但是,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据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乃至显示,未来二十年将会有 47% 的事情被机器人取代。

2000-2010 年,美国和加拿大制造业岗位减少了 560 万个,个中 85% 都是由机器替代,只有 13% 的事情机会流入了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类似的,到 2030 年,70% 的中国企业将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人工智能新技能。

只管如此,环球垄断成本家们仍不知足于第三天下廉价的人力供给,由于再便宜也得支付人工,以是他们正马一直蹄地研发机器人。

——王梆《忍冬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