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为了纪念中国公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北京小西天艺术影院隆重举行“重温经典 致敬英雄——新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4K修复版专场放映”活动,使这部赤色经典抖擞新生、重返银幕,以此向英雄的中国公民志愿军、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电影《上甘岭》修复前(上)修复后(下)

上甘岭战役是全体抗美援朝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共击退仇敌900多次冲锋。
战斗激烈程度更是为前所罕见,特殊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成了一片焦土……

1956年12月1日,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岭》的上映引发全国轰动。
经典台词“要送,要送,不管花多大代价,一定要送”,以及片中我军战士在坑道严重缺水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岗位同仇敌殊死搏斗的场面感召了一代代国人。
电影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

上甘岭4K修复版今朝不雅观众能看到的最清晰的版本

不雅观影现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主题曲《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喷鼻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舵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的旋律被人们传唱不已,唱醉了新中国几代人。
就在不久前的十一双节期间,还被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拿来作为片头曲二次演绎。

为了让这部拍摄于六十多年前的赤色经典影片重返大银幕,中国电影资料馆组织电影修复团队加班加点,约请专家辅导调度,连续奋战昼夜一直,采取国际前辈的修复技能,终于在举国高下共同纪念中国公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完成了《上甘岭》的4K修复,这也是目前不雅观众能看到的最清晰的版本。
同时,中国电影资料馆受央视频委托,还利用修复4K+AI上色修复技能,完成了电影主题曲《我的祖国》全曲片段的4K修复与着色。

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工程师 王峥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修复师王峥表示:“利用AI技能给老电影上色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升级的过程,颜色在不同环境下的准确程度是核心难题。
”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样貌,他们查阅大量资料,向干系部门借来当时志愿军的衣服作为参考,做了干系的AI算法演习集,经由一帧一帧的手工调色后才使这段家喻户晓的《上甘岭》片段以绚丽的办法重生,用匠心为这场英雄之战谱写了一曲“彩色旋律”。
另据悉,此前,中国电影资料馆已支持江苏省在南京举办了“英雄之战!
热血重温!
新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4K修复版专场放映”活动,令许多不雅观众激动不已、潸然泪下,收到了热烈的反响。

自2007年起,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全面展开,并在海内率先开始了抢救、保护国产老电影的事情。
经由13年的不懈探索和技能攻关,至今已陆续完成了对2000余部馆藏影片的数字化转换及保护性修护事情,并重点对数百部经典影片进行了2K、4K精细修复。
个中,《燃烧的影像》《解放了的中国》《上甘岭》等赤色经典先后为抗降服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公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奏响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期的主旋律。

同时,中国电影资料馆大力推动修复影片的对外交流和展示,修复影片《盗马贼》《祝福》连续两年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举办北京-苏州“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将拍摄于1932年的经典默片《奋斗》修复版在多伦多电影节举办环球首映及全国重新发行放映等为标志,既代表着中国电影修复水平已得到国际认可,达到同行业前辈水平,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国产经典影片以崭新的面貌,通过国际电影节展、全国艺术电影放映同盟、艺术影院日常放映以及音像制品发行等路子再次进入公众年夜众视野,让宝贵的老电影重新抖擞家当活气。

任务编辑:张喆

校正: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