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部分对《蚁人3》电影的剧透,虽然我不认为有多少人真会去看它,但还是提条件示你一句

在同属于MCU天下不雅观的美剧《女浩克》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剧情。

末了一集里,女浩克珍妮弗冲破第四面墙来到漫威影业的总部,在这里她见到了漫威影业的老大凯文——现实里漫威影业的总裁就叫凯文·费奇——结果创造对方实在是个AI机器人。
之后女浩克向凯文提出,希望将《女浩克》制作成一部正经的律政笑剧,而非结尾一定要涌现正反派决斗的传统超英类型故事。
并且,她还提到了漫威电影宇宙发展这么多年,一贯在屈服险些相同的故事套路,须要迎来一些改变。
但凯文还是固执己见,认为自己能打造出“靠近完美的作品”,谢绝了珍尼佛关于续集的建议,并责怪她毁坏了其设计得扣民气弦的大结局。

这段剧情的有趣之处在于,如果你是一个平时不怎么看漫威电影和剧集的不雅观众,可能会以为这种冲破第四面墙的设定和敢于自黑的勇气,非常有趣。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漫威影视剧的老不雅观众,那么这段看似诙谐诙谐的处理,在我们看来便是漫威现阶段摆烂的最好证明。
尤其在你看完漫威电影第四阶段的所有作品,和最近刚刚在海内上映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后,对这段剧情中“AI写剧本”的玩笑话,你也会愈发笃定地认为,漫威实在并没有在开玩笑,他们现在可能真的在用类似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写剧本,乃至辅导演员拍电影。

蚁人3评论一部由AI创造的量子答辩

海内平台上不乏将《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讽刺为AI剧本的评论

由于一些缘故原由,此前漫威电影宇宙第四阶段的险些全部作品都无缘内地市场,直到今年漫威重回内地院线,不雅观众才等来了早已在国外上映大半年的第四阶段收官作《黑豹2》,以及险些与国外同步上映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
考虑到《黑豹2》由于提前上线了迪士尼自家的流媒体平台,以是我们本日暂且只把《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作为谈论的焦点——当然,之后也会说到一些《黑豹2》的问题——来聊一聊这部漫威重回大陆后首次海内外同步上映的电影,以及漫威电影宇宙第五阶段的开山作,是如何成为不雅观众心目中AI拍电影的典范,又是如何折射出漫威在当下发展电影宇宙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的。

从个人实际的不雅观看体验来说,我认为《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之以是会让不雅观众产生一种类似AI写剧本、拍电影的错觉,核心在于它极其平淡且单调的叙事节奏和扁平毫无波澜的角色塑造。
这两个问题贯穿了整部电影,也是我在看完后依旧无法理解导演意图的根本缘故原由。

诚笃说,在看《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前,我对“量子领域”这个漫威电影宇宙中的全新维度,确实充满好奇。
毕竟,早在之前的两部“蚁人”系列电影里,漫威就已经多次提及了量子领域的扑朔迷离,并且还在《复仇者同盟4:结局之战》中,让英雄们亲自穿越量子通道,回到过去拯救了天下。
有了这些前置故事做铺垫,我本以为漫威能在“量子领域”这个观点上玩出一些科幻奇不雅观,比如类似《黑客帝国》里的数字天下,或者像《星球大战》那样有着类似原力、光剑等独属于系列的标志性元素涌现。
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高看漫威了——漫威拍的从来都只是超英电影,而不是科幻片。
指望他们能整出什么硬核科幻场景,那明显还是我想多了。

漫威所打造的这个“量子领域”,虽然从观点上说是一个“摆脱了韶光和空间规律”的独立次元,但电影实际没有从太多细节上去反应这些特点。
它充其量便是《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这些电影中所描述的外星天下翻版——你乃至可以说《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在一些场景、情节和人物塑造上,频繁致敬了这些经典的科幻影视作品,但唯独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

你能在这里看到一些长相奇特的生物,也可以看到由征服者康所打造的宏伟帝国和复制人军队,但它们和你在《银河护卫队》《雷神》等同属漫威宇宙的作品中所看到的外太空文明,险些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异。
比较于前两部“蚁人”系列电影中,不雅观众可以看到的有趣微不雅观天下,以及皮姆粒子将各种物品放大缩小后所产生的有趣笑料,这次《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反倒在蚁人个人能力的呈现上,涌现了退步。

而这种摊子铺很大但做不出内容细节和创新的问题,在现阶段的漫威电影里,也是相称常见了。
就拿最近的《黑豹2》举例,瓦坎达作为设定中地球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理应拥有各种高科技武器和技能,但当它真正和其他文明爆发冲突时,决斗却只派出了一艘没啥用的大船和几架小飞机,战斗部分更是被做成了两个原始非洲部落间的村落头械斗,导致不雅观感瞬间降下去不少。

不雅观感差还不是这些电影最紧张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现阶段的漫威,很明显是想在传统超英电影的拍摄模式根本上,通过起用善于不同类型风格的导演和编剧,考试测验改变漫威电影被人诟病“千篇一律”的问题,让每一位超级英雄的故事都能表示出一定的差异性。
于是,作为第四阶段开篇的《黑寡妇》,故意被打造成一部特工电影;《奇异博士2:猖獗多元宇宙》找来了美剧“鬼玩人”系列的编剧山姆·雷米做导演,影片在很多段叙事中都融入了惊悚元素;《雷神4:爱与雷霆》延续了前一部《雷神3:诸神薄暮》颇受好评的笑剧风格,并且往个中塞入了更多让人不明以是的搞笑段子,和最初两部“雷神”系列电影的苦大仇深,形成了光鲜的反差。

但这种风格化的处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动摇漫威超英电影的内核。
它们还是那种无脑爆米花电影,不管你是特工片、胆怯片还是科幻或笑剧,这些风格化的元素终极在成片里只能沦为配菜,故事的核心依旧是那套超级英雄拯救天下的理论,不雅观众即便能接管电影的不同风格,但还是会对它们骨子里那套超英故事体系,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倦。

不过,《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相较之前那些失落败的第四阶段作品,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它最少把影片中的殊效堆得很足,在电影院里不带脑筋的不雅观看过程,是可以让你以为值回票价的。
无论是主角们刚进入量子领域时看到的各种奇特景不雅观和生物,还是之后大决斗时堪比《头号玩家》《星球大战》的混沙场面,虽然都是一锅乱炖,但这次的殊效确实要比之前第四阶段的很多漫威电影好上不少,险些回归到了《复仇者同盟3:无限战役》前漫威电影的均匀殊效水准。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蚁人斯科特为了取回康的飞船的动力核心,进入“可能性风暴”的剧情。
大量蚁人分身的涌现,加上他们终极联络齐心专心帮助斯科特取到核心的人海堆叠战术,不只给不雅观众呈现了一幕全片最主要的视觉奇不雅观,而且还恰到好处地点到了三部“蚁人”系列电影共同的主题——即便是再小的蚂蚁,联络之后也能爆发巨大的力量。
但可惜,全片唯一的剧情亮点,也仅仅就到此为止了。

当你抛开所有这些殊效场面和为数不多的剧情亮点后,《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整体的故事框架就显得非常软弱且俗套,敷衍得就像是用AI在写剧本。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你作为《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的编剧,坐在电脑前,打开ChatGPT命令它给你写一份500字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剧情梗概。
故事紧张是用蚁人一家的冒险,引出反派征服者康,它必须发生在量子领域,内容中要有30%的家庭成员抵牾、30%的爱情戏和30%的原住民反抗强权统治的戏份。
那么,终极AI就此给出的答案,或许就和目前《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的剧本成品相差无几。

我试着让AI写了份《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的剧本大纲,结果的确和本片剧情主干大差不差

当然,这些只是玩笑。
我实际只是想表达,《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又是一部好似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漫威式超英电影。
这些电影里的主角,无论具备什么样的超能力,一定会在一段冒险中毫无缘由地给不雅观众讲上几个段子,生动气氛。
正反派也不须要有多么繁芜的发展故事,总之碰面后先干一架再说。
而主角又一定要在这一战中落于下风,好让之后再上演几段来自家人或爱人的鼓励戏码。
等到主角完成了发展蜕变,故事差不多就要迎来尾声了。
末了,主角只要靠着嘴炮或实力打赢反派,影片就能迎来美好的大团圆结局。

可以说,这套超英故事的模板,漫威险些是从2008年的第一部《钢铁侠》开始,就一起用到了现在。
之以是在最近几年里才被批评得越来越频繁,除了一方面是老不雅观众对相同套路的故事产生了审美疲倦外,另一方面则是漫威本身在第四阶段开始后,越来越不看重对故事逻辑、角色台词和行为动机的合理打磨,导致这些问题进一步暴露出影片剧本的平庸。
虽然产出的影片数量越来越多,但质量却低落明显。

对此,《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便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它的故事从根本上来说,便是为了引出第五阶段的大反派——征服者康,属于为了那点醋而包顿饺子的作品。
但影片实际最大的败笔,正好就在于对康的缺点塑造。

首先,不夸年夜地说,为了能引出这位第五阶段的终极反派,影片在开始放映后花了近一个小时的韶光,借浩瀚角色之口强调了康的恐怖,为他的正式登场做足了铺垫。
结果等到他真的涌现后,剧情却又险些没为他安排什么像样的能力和足够多的出场机会,导致康从头到尾实在是一个相称憋屈且缺少足够压迫感的反派角色。

影片只交代了他做统统事的目的是逃出量子领域,但对他为何会被流放到量子领域,以及在那之前更早的遭遇,基本只是一笔带过。
此外,康的能力也被设计得相称随意,除了一个类似“原力”的念力掌握外,剩下的便是超英电影里再常见不过的“手炮”技能。
作为全体第五阶段的终极反派,康在本片中并没有能给不雅观众带来强烈的压迫感。

而且,即便是在技能已经很拉的情形下,影片的多数韶光里,康也险些也没有几次出场负责斗殴的机会。
抓蚁人父女的任务,交给了部下魔多克;和蚁人初次比武时,他也没有亮出什么强力的杀招,单靠着两个技能就轻松打赢了蚁人和黄蜂女;到了终极决斗时,他乃至直接在基地“挂机”摆烂,看着自己的军队一点点被蚁人和反抗军消灭;末了,好不容易决定亲自脱手了,不只没有展现类似当年灭霸用无限手套以一敌多的实力,反而还被一群变异蚂蚁按在地上猖獗摩擦,丢尽了作为漫威第五阶段终极反派的面子。

就这样一个反派,剧情里还多次放狠话说自己看到过统统的结局,不知道杀过多少复仇者。
结果不雅观众看到结尾,脑海里还是只有一个大写的问号,合着你搁那装了半天,真实实力就这?

大概有人会说,漫威电影宇宙第五阶段最大的反派不是这个康,而是由无数康组成的“康之王朝”。
那问题就又来了,影片在彩蛋里还专程提到,这个被蚁人一家杀去世的康,是所有康里面最让人头疼的那个。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之后即便再来更多的康,对付地球的超级英雄们来说,实际也无法造成多大的威胁。

漫画中的“康议会”,由来自不同时空的康构成

当然,除了大反派康以外,影片对付其他角色的塑造,也都完备没有展现出任何亮点,大家说到底都是纯纯的工具人——别问,问便是在为下一部漫威电影的剧情做铺垫。

于是,蚁人斯科特在这部属于自己的电影里,没有任何能力和心境上的发展。
他所做的统统,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并勾引她发展为下一代蚁人。
这种“勾引‘复二代’发展”的情节设计,让凯西这个角色在本片中变得极为不讨喜,更何况扮演她的演员——凯瑟琳·纽顿 ,险些从头到尾都在用同一副表情演戏。
说她是本片在选角上犯得最大失落误,或许绝不夸年夜。
而除此之外,原来在《蚁人2》中担当女主的二代黄蜂女,这次为了“捧”女儿,也不得不被剧情边缘化,沉沦腐化到只能拿手炮到处打杂兵,完备没有什么存在感。

一家三口的站位,决定了谁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

而最让人难以接管的,还是本片的另一大反派魔多克。
在设定上,他是《蚁人》中的反派达伦在被打入量子领域后,改造而来的超级机器人,是康最主要的部下,在电影里也是他一起对蚁人父女穷追不舍。
但到了影片结尾,他却溘然被凯西一句类似“做年夜大好人永久不怕晚”的话,强行完成洗白。
不只直接上去给康送了人头,而且还在病笃之际,说出了那句相称风趣的“我现在也是个复仇者了吗?”

诚笃说,我无法理解漫威现在对“复仇者”这个名号的处理。
即便是个反派,只要末了能成功洗白,都可以成为和之前在十几部电影里拼去世拼活拯救天下的超级英雄们一样的复仇者?这难免不免有些太不符合逻辑且儿戏了。

不过,漫威电影洗白反派,强拉新生代英雄的操作,对付不雅观众来说早也是见怪不怪了。
黑寡妇可以有自己独立电影,但她必须带上她的继任者白寡妇一起行动;雷神索尔可以在去世完险些所有他爱的人后,依旧当一个整天只会讲无聊笑话的油腻中年人,但他末了还是得选择体谅自己的对手,并将对方的女儿培养成下一代雷神;荷兰弟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如果不是找来托比·马奎尔和安德鲁·加菲尔德这两位老蜘蛛侠卖情怀,票房成绩可能远不会达到如今的高度;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意外离世,的确让《黑豹2》剧组的遭遇值得不雅观众同情,但这也不虞味着终极就该给不雅观众呈现一段制作粗糙的村落口械斗。

以上这些电影中涌现的问题,还只是漫威第四阶段整体走下坡路缘故原由的冰山一角。
不可否认,漫威电影现在的制作经费越来越足,请来的导演、编剧、演员也越来越大咖,但这些作品本身,却是在越来越背离粉丝们最开始喜好上漫威电影的初心。

作为不雅观众,我们可以理解漫威在老一代复仇者的演员们相继合约到期后,所采纳的一系列补救方法。
无论是让老带新也好,直接推出新角色的电影或剧集也好,但你好歹也该给不雅观众带来一个水准合格的故事——毕竟,故事才是使令不雅观众去欣赏一部电影的核心动力,其次才是演员、殊效这些附带内容。

但第四阶段的漫威可能压根没有在意这些问题,仍旧盲目自傲地以为,自己还能延续电影宇宙前十年的辉煌。
结果便是,老一代的角色们被无情地拿来充当新角色上位的踏板,伤了老不雅观众的心,自己又没法好好沉下心来去打磨新角色的剧本,导致全体第四阶段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的口碑,能再达到先前《复仇者同盟4:结局之战》的高度。
到头来,无论是新角色还是老角色,都只能沦为驱动漫威电影宇宙走向下一阶段的工具人,但这种盲目的推进,又还能持续多久呢?

以前的漫威电影,虽然实质上也只是爆米花爽片,但好在多数作品都兼顾了基本的殊效不雅观赏性和叙事流畅性。
在此根本上,通过二十多部电影串联起的漫威电影宇宙前十年的故事,才让影片中登场的超级英雄和他们的演员们,在不雅观众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们会记得钢铁侠第一次在岩穴里打造出自己的战衣;记得美国队长手举盾牌自傲地说出那句“我能这样打一整天”;记得英雄们第一次由于理念不合而在机场大打脱手;也记得钢铁侠在末了带上无限手套打响响指前的那句“我是,钢铁侠”。

这些影象对付漫威电影的粉丝们来说,是宝贵的。
但现在,它却在被漫威自己亲手一点点葬送掉。
我们无法得知,这个过程还会持续多久,但最少就目前这部刚上映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来说,漫威还是没能从自己跌倒的这个坑里真正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