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习近平总布告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主要复书一周年之际,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淮安市委宣扬部联合创排的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在淮安大剧院首演,致敬80多年前那群“新旅”“小豪杰”。

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布告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复书。
信中,总布告回顾了新安旅行团前辈们的历史,并勉励孩子们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学好党史,从小武断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同时,总布告借这封信祝全国小朋友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牢记嘱托、雕琢前行,新安小学的师生和广大文艺事情者拧成一股绳,正在用新的办法续写新安旅行团的传奇。
不断赤色基因、传承“新旅”精神的时期号角,正变得日益洪亮。

一群小讲解员,听党话跟党走,做勇于担当的“小豪杰”

传承新旅精神续写小豪杰新传奇

总布告一年前的这封复书,让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备受鼓舞。
作为给总布告写信的执笔者,五(8)中队的原中队长杨路然同学依旧清晰记得去年5月31日那天的场景:得知总布告给大家复书之后,全体学校都沸腾了,同学们激动地又唱又跳。
当晚,学校组织大家一起去校内的“小豪杰戏院”收看当日的新闻联播。

“当听到主持人向全国播报总布告写给孩子们的复书内容时,会场所有人集体起立、使劲儿鼓掌。
”当时担当五(8)中队辅导员的皮丽老师说,“特殊是杨路然,激动得哭成了泪人儿。

光阴飞逝,转眼便是一年。
五(8)中队的孩子们如今已是六年级学生。
自从去年收到习爷爷的复书之后,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都变得不一样了。
“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了更高的哀求,时候都在努力为全校师生作着模范。
”皮丽欣慰地谈到,“孩子们常常会跟我讲,习爷爷的复书是他们收到的最宝贵、最分外的儿童节礼物。
他们会将这份勉励永久珍藏、铭记在心,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022年5月13日,新安小学新一届五(8)班的师生正在重温总布告的复书 王昊/摄

发展变革的不仅是五(8)中队的孩子们。
为欢迎总布告复书一周年的到来,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里,一群身着新安旅行团“同款”蓝色工装裤讲解服的孩子们正在紧张地劳碌着。

这群小讲解员全部由新安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组成,他们平时常常作为“小豪杰”宣讲员深入班级、家庭、社区、村落庄,广泛宣讲“新旅”故事。
这次,他们又在学校组织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新一批的讲解员,正在各自大责的展区内存心背诵着讲解词。

“担当小讲解员虽然有压力,好在平日就有为大家讲‘新旅’故事的根本,以是现在觉得光荣大于压力。
”五(7)班的牛开熠同学是个中的一员,他说,总布告复书一周年就快要到了,自己最近常常像这样利用课余韶光到纪念馆中练习讲解,回家写完作业之后也常常拉着爸爸妈妈当不雅观众演习训练,为的是能将“新旅”前辈的赤色故事生动展现给更多的参不雅观者。
“做新时期的‘小豪杰’,这便是我们新安学子立志担当的样子容貌。

“新旅”小讲解员为低年级的同学讲述新旅前辈的故事

作为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新安小学不仅成立了“新旅”艺术团、红围巾“新旅”研究院、西席“新旅”研学中央,深入挖掘和学习“新旅”赤色文化,还在研学和宣讲之外,通过定期组织“新旅”出发日主题教诲、“小豪杰”重走“新旅”路以及探望“新旅”前辈等实践活动,将新一代新安学子与老一辈“新旅”团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牢牢系在一起,从小武断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2021年7月,新安旅行团老团员与少先队员亲切互换

继续和发扬“新旅”的光荣传统,不仅仅是新安小学在行动。
过去的一年中,淮安面向全市小学广泛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即参不雅观一次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听一堂新安旅行团历史课、唱一曲《新安旅行团团歌》、看一部新安旅行团记录片、参加一次学党史社会实践活动、写一篇体会文章。
活动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下田间地头、进居民社区、访科研院所,践行知行合一,传承“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赤色精神。

一部儿童剧,戏里戏外都在继续和延续“新旅”的生命

“我们不怕讨饭,讨饭也要宣扬抗日!
”5月28日下午,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媒领会晤会在淮安大剧院召开。
现场为时15分钟的精彩片段抢先呈现,让在场不雅观众的身心超过历史时空,回到了新安旅行团当年出发的运河之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布告主要复书精神,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诲,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淮安市委宣扬部联合创排了这部《新安旅行团》。
舞台上,小演员们个个负责投入,每一句台词都十分洪亮、饱含感情。

《新安旅行团》剧照

“这是一部为孩子写、由孩子演、给孩子看的儿童剧。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新安旅行团》出品人、总编剧冯俐先容道,为了充分实现这一定位,剧中除了专业演员,统共有25个“新旅”团员的角色由新安小学的学生来饰演。

冯俐谈道,此前的儿童剧大多因此走进校园演出的办法,让孩子们理解社会和历史。
“以往一贯都是我们拿着作品给他们看、让他们学、让他们模拟。
但通过这次带领孩子们一起同台演出,我们为今后的儿童艺术创作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地方的首次互助,也是新时期“种子操持”的第一部作品。
主创团队不仅深入淮安当地以及新安小学,不断找寻历史资料,通过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让这段中国青少年儿童的非凡进程变得有血有肉,同时特意安排了新安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本色出演当年的“新旅”前辈。

“请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同学们参演是一个一定的选择。
”冯俐表示,排练和演绎的过程一定是理解的过程,这些孩子们一定会比从前更清晰地理解到什么叫抗日战役、什么叫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为全国的解放付出过什么。
“先辈们的故事不能靠贯注灌注通报给下一代,而是该当引领孩子们真正融入到这段历史当中去。

剧中饰演陈默的小演员,排练完之后常常会痛哭很永劫光,久久无法平复。
由于他自己的爸爸常常出差在外,而剧中陈默这一角色的父母为了抗战献出了生命,再也无法回到陈默身边,小演员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陈默的爸爸真了不起!
”虽然是剧本中的一句台词,但到了舞台上,则完备变成了小演员发自肺腑的心声。

“我相信,参演这部戏的孩子们今后肯定不会再对新安旅行团的历史感到隔膜,由于他们已经融入、渗透到‘新旅’精神的血脉当中去了。
”冯俐说。

5月30日,《新安旅行团》在淮安首演。
随后还会由新安小学的校内师生复刻一个60分钟的“校园版”,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可以来排练和参演这部戏。

不少参演的孩子们向冯俐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自己也可以再次像当年的“新旅”前辈一样,带着这部戏到全国去巡演,将新安旅行团的故事传遍全国。
“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仅会在戏里饰演‘新旅’团员,同时也会在戏外继续和延续‘新旅’的生命。
”冯俐说,“无论戏里戏外,都会将这群孩子激活,让他们真正成为新时期‘新旅’的一员。

一本小说,展现两代中国少年超过时空的相拥

同样是青春年少,同样是运河之畔,相隔将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老一辈“新旅”团员和新时期少年之间的间隔看似很远,但实则很近。
以此为题材,由《公民文学》杂志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互助出版,讲述两代“小豪杰”发展故事的长篇小说《中国少年》于5月18日正式发布。

谈起创作《中国少年》这部文学作品的缘起,小说的作者韩青辰先是回顾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段苏联卡尔曼拍摄的黑白史料片:1939年春天,一群十一二岁、在桂林加入“新旅”的小团员们,穿着肥大军服,腰束皮带,笑颜天真烂漫,演出抗日歌舞。
“看到他们身体那么弱小,却披挂上阵、宣扬抗日,为国家民族奔忙呼号,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很想抱抱他们。
”韩青辰直言,“不能让孩子们的故事尘封在史册里,我们该当用最好的纸张、最好的笔墨、最好的图画去表现他们、铭记他们。

《中国少年》封面

为了讲好新安旅行团的故事,韩青辰下足了功夫。
在淮安市淮安区委宣扬部的全力支持之下,她深入淮安当地以及新安小学采访搜集挖掘材料,阅读了大量文献史料,让耳朵、眼睛、心灵同时融入那个时期。
韩青辰说,晚上她常常梦见自己和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一起贴传单、一起行军、一起冲锋陷阵。
“我要全身心地跟他们亲密起来,这样才能写好他们。

《中国少年》的切入角度很吸引人。
小说中,新安小学的小演员们正在排演一部新安旅行团题材的话剧。
在小演员们对历史进行学习、磋商的过程中,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垂垂展开——彼时是国难当头之际离开校园,走进风雨、直面硝烟;此时是发展中积极进取,为培植祖国的美好来日诰日积蓄力量。
历史和现实两条线交融在一起,展现了一场两代少年之间超过时空的牢牢相拥。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陈文瑛是《中国少年》的出版策划,在她看来,对付一个时期的年轻人来说,最主要的精神内核是民族大义。
在国家民族须要的时候,不缺席、不胆怯、有担当,这是《中国少年》创作的一大背景。
“不同时期要有不同时期的作为,在新安旅行团的时期我们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现在我们追求的是民族复兴。
”陈文瑛说,“这两代人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这种精神传承是同等的。

《中国少年》插画

总布告复书一周年到来之际,陈文瑛希望《中国少年》这本书能将“为民族、为幸福而奋斗”的精气神,通报给更多的中国少年:“希望孩子们把与祖国公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那种情绪,贯穿在学业的全过程、融入在奇迹的追求中,成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期新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 陆威 通讯员 侍瀇兴

图片来源:淮安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