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AI真的到了一定要“断臂”才能求生的地步?减薪是变相“优化”员工,还是权宜之计?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者该当如何选择?
文 | 《中国企业家》 赵东山
编辑 | 刘宇翔
头图拍照 | 邓攀
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要把全体1500多名员工的人为打3.5折(保底4000元)发放,韶光可能要持续5~6个月。决定一出,靠近10%的员工已经或者打算离职。
这个决定引起很大的辩论。有人把栗浩洋跟手撕员工“零薪酬”联名信、并流传宣传“卖房卖车都确保员工有饭吃”的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做比拟。栗浩洋说,“我没有办法像老乡鸡这样来担保,由于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担保。”
之以是要这么做,栗浩洋给出了一套推算公式:现在公司均匀月开支是在6800万,而之前公司总部的月收入基本上在6000万~7000万,可以现金盈利,今年年初公司账上有3.26亿的现金,但是“疫情发生后,在大年初二初三的时候我们班子开会估量今年的营收会砍半,那每个月会亏3000万~3800万,那企业就只有8~9个月可以活。”
栗浩洋表示过去做昂立教诲得到一个履历教训,为了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在即便没有任何营收的条件下,账上的钱够公司活2年。”
本日(2月20日)下午,再次采访栗浩洋。他表示这样做不是要节衣缩食,而是为了欢迎即将到来的市场爆发。
栗浩洋估量疫情结束之后,市场将有5~10倍的爆发,不能把3.26亿花费在这几个月,而要保留足够的钱在疫情过后的“打仗”,尤其是疫情之后7月的暑假。他的判断依据之一便是疫情期间,松鼠AI的学生用户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20%多,学生学习课时数同比增长了897%。
松鼠AI是一家K12领域主打智能个性化辅导的智适应教诲公司,此前得到了三轮投资,累计金额9.1亿公民币。截至目前,松鼠AI在全国有2000家线下学习中央,均采取代理模式,而松鼠AI紧张通过收取全国线下学校20%的账号费得到营收。
目前,松鼠AI跟员工进行了4轮沟通,有的员工表示会离开,有的表示会坚持留在公司,也有的表示最多坚持3个月,5个月就弗成了。个中,5%的员工选择离开,5%的员工由于各种分外情形还在连续沟通。
疫情还没结束,很多公司都采纳各种方法渡过难关,也在为疫情后市场的反弹而蓄能,在起跳之前,企业一定会有“下蹲”的动作,但“下蹲”不一定真能完成起跳,须要一套组合打法。栗浩洋的这招险棋,能否帮松鼠AI在疫情之后起跳?还是因此折损了公司的势能?
2月17日,马云给湖畔大学的学员推举了稻盛和夫的一篇文章《把冷落当作再发展的飞跃台》,文章写到,在冷落时,稻盛和夫“考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员工失落业”,在经营上做了诸多调度,员工与企业共渡了难关。栗浩洋说,薪资是缓发,而不是减薪。而现在之以是这样做也是由于不肯望裁员,公司由于业务激增还在招聘,等公司收入回升了,员工人为也会逐步规复,他表示公司上市或者估值达到30亿美金,缓发的人为更加补偿给员工。
疫情是短期,而经营是要长远的。如果您是员工,会做什么选择?如果您是企业经营者,得到的“外助”不足,会认同他的做法吗?
“作为一个创业老兵,我知道活下来是第一主要的,以是我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大家跟我可以长久放心,但短期内可能不会幸福。”栗浩洋阐明道。
栗浩洋在接管《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描述了公司受疫情影响的状况,并还原了自己在做决策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判断依据。大概他的很多关于市场趋势的判断不一定都对,我们底本来本呈现,以供参考。
以下为栗浩洋口述,经《中国企业家》整理:
疫情对松鼠AI有多大影响?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可谓冰火两重天,由于我们线上和线下业务都有。
我们尾月二十七就决定关闭全国2000家线下学校,而实际上到大年三十,全国300多个地市只有12个地市的教诲局哀求关校,乃至很多公司只关了武汉的门店。一开始说服我们的校长很难,由于校长那时候没故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有的省那时候一个确诊案例都没有,教诲局都没规定,干嘛你要先停课?好在后来大家都意识到了。
2003年我也经历过非典,我的学校当时也是关闭了几个月,一个月可能是几十万、一两百万的本钱,压力没那么大,停课停完了也就过去了。但是本日不同,去年我们总部加上全国学校的发卖额已经靠近20亿,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可能便是生和去世的改变,不再是过去的小打小闹,可能缓一缓就过去了。
关店之后,我们就决定转型线上。好在我们线下转线上比其他培训机构要好很多,由于大部分传统培训机构线下线上实在是两回事儿,而我们在做线下的时候,学生便是随着AI老师上课的,线下线上用的是同一套系统,学生是没问题的,而且过去几年我们花了几个亿做好了所有的电子课件、传授教化视频、百万题库和智适应平台。
但是,对付答疑的人工老师,他们是不知道怎么转型线上的,也不太习气,以是我们从春节放假第一天就开始转做转型干系的培训了。当时好多老师还在旅游,根本没以为疫情是回事。以是,那个时候实在意识和态度是最主要的,你要叫醒那些人,就跟疫情的吹哨一样,不能等到很严重了,你才知道要这么做。
在给老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给家长供应免费的“打地基”课程作为缓冲。学生在这段韶光不学习同步的课程,而是填补过去知识中的罅漏。由于根据知识空间理论,如果你根本知识点不会,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不会。而通过智适应学习系统,学生只要学习过去不会的知识点就可以了。
尾月二十七到现在,从技能部门到教研部门,再到校区支持及在线奇迹部门,大家就放弃了假期,展开了全面的线下转线上的准备事情。
但是,我们现在特殊痛楚的是,国家很多帮扶政策我们享受不了:
第一,贷款,像我们这样没有固定资产、没有盈利的企业,这个贷款我们拿不到。
第二,去年的失落业保险退回,统共只退了几十万。
第三,社保减免,每个月也就几百万。
第四,交房租,房租对付我们全国学校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但只有租用国企的才会减免,他们享受不到。总部的一个月房租一两百万,免了两个月,但只占总部月度6800万总开支的不到3%,也办理不了什么问题。
第五,税金,由于近期收入险些没有多少,实在也免不了多少税费。
为什么全员降薪?“让账上的钱够活2年”
看了调研的数据,线下培训学校只有27%的转线上,73%都没转,我以为70%~80%的线下培训机构可能会倒闭,由于线上转型的这27%,均匀只转了不到一半学生,有些才转了20%多的学生,很多已经流失落了。那些没有转到线上的学生,等到疫情结束,还得给他们教,这对付培训机构来说便是双倍的本钱,怎么承受得了?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要担保线下转线上,学员不退费;第二,要积极开展招生,如果你这两个没有,再加上房租、水电、员工薪资等固定本钱,这三座大山肯定会把你压去世。
我以为接下去要倒闭的企业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现在对付中小企业来说,不只是做教诲的,现金流极其主要,一定要有危急意识。我认为要给自己做最大的压力测试,如果疫情不是2个月,而是6个月,你的收入不是三折两折,而是假设为零,你要怎么做?
教诲行业的分外之处在于有预收款,像韦博英语即便没有疫情都倒闭了,包括现在兄弟连为什么倒闭?我认为在2月份倒闭的公司并不是由于疫情倒闭的,一定是之前就涌现了问题,现在由于疫情有了并发症去世掉了。最恐怖的是未来3个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倒掉,他们的倒掉是由于没有“戴口罩”,没有做防备。
我创办过几家公司,以为有一个理念特殊主要,便是“你账上的钱永久够活两年”。我做昂立教诲的时候就曾经有一年账上没钱了,连续一年发不出人为,只能发一部分,后来挺过来了那是由于我运气好,但是我得吸取当年的教训。
比如说松鼠AI,现在账上有3.26亿,我每个月只能亏1250万,如果我能收7000万,我就只能花8250万。我现在做的统统决定都是根据这个推算的结果。
终极我们确定的方案是,全员3.5折人为5个月,最核心高管零人为,1月份统一五折。等下轮融资后补齐,或者换成公司股份,这样我们在不融资的情形下现金流可以活两年。
说服员工很难,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而且员工也没有以为那么严重,又不是没现金流了,他们很难明得,为什么不把推算的标准换成现金流还能活1年或更短,为什么人为是3.5折,而不能更高。2月13日跟1500多名员工直播的时候,我跟大家坦诚互换了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还能活多久,月耗是多少。
现在公司月开支均匀6800万,而我们总部的月收入基本上该当是在6000万到7000万,我们实在是可以实现现金盈利的,今年年初账上是3.26亿现金。疫情发生后,在大年初二初三的时候我们班子开司帐划今年的预算砍半,我们创造每个月会亏3000万~3800万,那便是只有8~9个月可以活。作为一个创业老兵,我知道活下来是第一主要的,以是我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大家跟我可以长久放心。
我们找了很多员工聊,问他们,公司这样决定的话你会离开吗?有人表示会离开,有人表示会坚持留在公司,也有人表示最多3个月还行,5个月弗成。但是公司没办法,只能做出决定,有些确实有困难的员工,我们高管会进行补贴。经由4次沟通改动,终极确定薪资发放标准。
我非常理解每一位员工的生理压力,但如果全体公司不存在了,我们每一个人不便是树倒猢狲散吗?我没有办法像“老乡鸡”这样来担保,由于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担保。
我们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估计实在没有这么差,而且我们给员工也讲,收入到什么程度的时候人为会做调度,比如说如果是3000万、5000万、7000万的时候,我们分别给员工的人为都会不同程度地涨,便是5折、7折乃至全额。
这次降薪连1月份都要5折,我估计这个一定是引人骂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是为了企业在这次疫情期间瘦身,减少开支提升现金储备,为未来做准备。我个人在公司的80%的股份都给到团队,到现在还给了10%+的空余的股权给到未来的人。此外,我公开说过我个人部分剩余股份的90%股份的收益都会捐赠出去,我不会留给我和我的孩子。
在跟员工沟通的时候,我就坦诚说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一,肯定是为了公司永续地活下去;第二,我认为6月份业务会有大爆发,以是我们要欢迎。
截至目前,要选择离开的,10%都不到,以是我们也挺冲动的。
保住足够资金,欢迎市场5~10倍的爆发
2018年9月份的时候,教诲部哀求全国的线下学校必须要去办证,否则将被关闭或撤消,当时我们的收入大幅度下滑,去年上半年我们也做了大概10%的职员优化,但是我们扛过来了,并且到年底有了400%打破性的增长。用户数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3000个付费学生,增长到2019年的一季度4万多付费学生,到了19年的四季度我们有13万的付费学生。
原来我们估量2020年的增长会比去年还要增长50%乃至是70%。去年12月,公司挖到了一个百亿美金独角兽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陈国环,原来在阿里做了十几年,被今日成本的徐新三顾茅庐挖到赶集网,后来和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去了瓜子二手车。58赶集网和瓜子二手车现在都是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陈国环去年12月加入到公司。我们定下的目标是3年新开2万家学校,终极的目标是要开到16万家。当时我在讲目标的时候,一些投资人都不信,但陈国环说16万家说不定还少了,还能更多。
我之以是这么做实在并不是为了节衣缩食,而是为了欢迎疫情过后的爆发。公司操持由于疫情改变之后,我们考虑要不要为了疫情之后5~10倍的市场爆发而努力。
因此,我们要保留足够的钱,不是把这3.26亿花费在这几个月,而是把更多的钱留在疫情过后的“打仗”,尤其是疫情之后7月的暑假。
7月一定是业务的爆发期,由于60%~70%的培训学校倒闭,但市场需求并没有降落,反而还会有补偿性提升。大家现在以为网课效果不好,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转线上。就像2003年的非典往后,阿里也是用了17年才走到本日,而且并不是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全转到线上了,到本日还有70%在线下。
教诲行业,我认为疫情过去之后还会有80%的教诲在线下,而线上则从2019年7%的市场份额(多家机构报告的中间值)增长到20%,这已经很高了。而且原来那些不补习的,由于这段缺了那么多课,也可能会补偿性消费。
转战线上的时候,我预期中小学可能会有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停课,以是我们要做好学生完备没法上课的对接准备。从转线上到最近,我们学生用户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20%多,学生学习课时数同比增长了897%。如果公立学校的学生再上来,我们认为可能会有3000%的学生人数的增长。
但是市场爆发之后,松鼠AI如何把握机会争夺市场呢?
这几天我也看到很多线上直播课翻车的案例,学生走神、互动性差等等。但是松鼠AI的AI在线学习班课和普通的直播课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最大的不同是AI诊断和AI精准推送学习内容,也便是测评并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漏洞,能够做到哪里不会学哪里。
我们从去年12月开始的AI系统“打地基”学习办法,也叫追根溯源,针对两三年前的知识点查缺补漏的学习,在春节期间帮助老师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这是我认为我们未来的机会所在,以是现在我们必须提前为爆发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