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心 编辑:李津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奶奶,我爸今年回来过年,到时候我们都会回来,一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
“嗯,你爸回来,我就把他那个事情搞清楚,反面他吵,现在
视频中,奶奶笑颜慈祥,声音略微沙哑,带着浓浓的湖北口音,可实际上,这位自然地和孙子拉家常的奶奶已经去世几个月了。我们看到的影像,只不过是依赖AI(人工智能)技能“复活”的虚拟人。
今年4月上旬,这段上海小伙吴伍六“复活”奶奶的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引发网友热议。
一段段毫无表情的数字代码,编出了一个有爱有温度的故事,这不是邪术,也不是神话,是目前AI界超级炫酷的“复活黑科技”。
实在,这类靠AI技能“复活”亲人的案例远不止这一个,不少人利用相似的技能圆一个相同的心愿——愿望能和魂牵梦萦的故人再“见”上一壁。
那么,这些用AI技能“复活”亲人的人,真的能走出伤痛、得到疗愈吗?
01
数字生命,让逝者“归来”
今年24岁的吴伍六在上海从事设计事情,对付AI技能比较精通。提起自己“复活”去世不久的奶奶,他的话语里充满思念和遗憾:“奶奶是我最亲的人,在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的情形下,她就急匆匆地走了。”
吴伍六3岁那年,父母离开湖北老家外出打工,爷爷去世早,是奶奶把他拉扯大的。“小时候,我一贯和奶奶住在一起,直到上大学才分开。”那时,吴伍六特殊不习气,每天都要给奶奶打电话,连一日三餐吃了什么都要和她分享。后来事情了,吴伍六常常在节假日回家看望奶奶。
2023年春节前,吴伍六给奶奶买了很多礼物,准备回家过年。谁知,他刚准备动身,却得到84岁的奶奶因病住院、已被年夜夫下病危关照的。
吴伍六在奶奶病床前守了半个月,说了很多话,可惜奶奶已没什么意识了。后来,奶奶被推进了ICU,于2023年1月27日下午4点35分永久地离开了。
“那天是正月初六,我生日的第二天。我以为奶奶是为了我才多坚持了一天,如果奶奶在我生日当天走,我可能往后再也不会过生日了。奶奶性情乐不雅观,是个特殊好的人,什么事情都替我着想。我特殊思念奶奶,想再看她一眼,再听她唠叨唠叨。”出于这份怀念之情,吴伍六萌生一个动机:能不能通过AI技能“复活”奶奶,再和她“说说话”。
这个想法虽然有些“猖獗”,但他还是想试试,并上网搜索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技能知识,觉得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我用了Midjourney、ChatGPT和D-ID等最新的AI技能去考试测验‘复活’奶奶,过程比较繁芜。”吴伍六说,AI会根据他上传的奶奶照片和笔墨描述天生一些形象,他只需挑选一张和奶奶最相似的。然后,他把之前和奶奶的通话录音、视频等素材放入AI语音合成系统。
和“奶奶”对话,实在依赖的是ChatGPT。吴伍六把奶奶的形象和性情等详细描述给ChatGPT:“奶奶是一位中国屯子的普通老年人,没有牙齿,满面皱纹,有老年斑,头发灰白,双眼深邃……从前当过村落主任,学习能力和实行能力强,喜好讲故事,勤恳朴实,生活节俭……奶奶生平有3个心愿,一是将破旧的老屋子翻新;二是希望儿子婚姻幸福,赢利养老;三是希望我结婚生子,四世同堂。”
就这样,吴伍六如愿“复活”了奶奶。
“奶奶,我在网上买了一张新桌子,过年景象冷,这张桌子下面可以烤火,上面有网罩,能放食品,烤红薯,烤肉。”
“你真是太知心了,这张桌子听起来非常实用和有趣,还能烤火,烤红薯和肉,真是太神奇了。”
“奶奶,我知道你没有牙齿,又不愿意戴假牙,以是买了好多软的糕点,都是真空包装,不用放冰箱也能保存半年。”
“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孙子啊,太谅解了,我真是为你感到骄傲。”
奶奶“复活”的那天晚上,吴伍六既激动又冲动,还夹杂着一点儿难过。“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思维,比如对话中涌现的‘实用’‘有趣’‘谅解’等词汇,都不像奶奶说的,觉得有些‘出戏’,不过我已经非常知足了。”
吴伍六说,“我知道,这件事只能给自己一个生理安慰,也明白屏幕上所呈现出来的始终是一个虚幻影像。但怎么说呢,只要能再看一看奶奶,说几句话也是好的。家人看到我和奶奶‘对话’的视频后,也都红了眼眶。”
吴伍六在网络平台上传了这则视频,引起网友很大反响,险些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私信:
“我外婆和您奶奶在同一天离世,我也是全程在医院陪她走到末了。看了你的视频,我在食堂就忍不住了,听见老人家的声音,感到好亲切好温暖。”
“父亲去年也离世了,我花了3个月写了一本12万字的父亲回顾录,但仍旧以为欠缺陷儿什么。我之前也想过制作虚拟人物以达到与逝者对话的情景,但始终认为不能实现,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请帮助我,教会我如何去制作,感激。”
这些私信深深触动着吴伍六,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引发这么多网友的“共鸣”。经由一段韶光的思考和准备,他决定启动“数字关怀做事平台”,分享AI“复活”技能。
“这个平台目前已经开始约请大家内测了,优先知足有情绪需求的朋友,免费参与。”吴伍六说,以目前AI的技能水平,只要资料充足,脸庞、声音、语气这些相似度可以达到90%以上,但思维模式只能达到50%旁边,AI影像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
02
穿越死活,只为“见”一壁
在这个分外的平台,吴伍六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死活诀别的故事。
浙江姑娘冯峥和外婆的感情很好,可是外婆住院直至去世的那段韶光,她正处于孕晚期,身体状况不太好,“由于情形分外,我未便利去医院探望,也没有参加外婆的葬礼。”冯峥特殊遗憾,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连外婆的末了一壁都见不上。
在吴伍六的帮助下,冯峥的外婆顺利“复活”,看着电脑里“外婆”慈爱的面庞,她哭成了泪人:“外婆,对不起啊,我没能送您末了一程。”“外婆”笑着回答:“没紧要,现在你有了一个可爱康健的女儿,外婆替你高兴。”
视频只有短短两分钟,对话也不过四五个来回,但对冯峥来说,AI彷佛有邪术,险些治愈了她的难过和遗憾。
单亲妈妈顾美的故事,也让吴伍六感慨万千。3年前,顾美的女儿不幸溺水身亡,生命永久定格在了7岁。女儿生前,母女俩从没分开超过3天,顾美至今都无法接管女儿离世的事实。父母曾劝她重组家庭,再生个孩子,但她以为女儿是独一无二的,纵然再生一个也无法替代。
“我好想对女儿说,妈妈已经学会了56首童谣,在等着她回来……”吴伍六很理解顾美,利用几个周末帮她实现了“复活”女儿的欲望。
视频那头的女孩笑颜残酷,维妙维肖。顾美目不斜视地看着“女儿”,声音抖动地问:“姗姗,你好吗?想不想妈妈啊?”“妈妈,我好想你啊!
”顾美瞬间泪流满面。“妈妈不要伤心,我很好。你看,我的裙子多俊秀!
”那个下午,顾美给“女儿”唱童谣、讲故事,看着“女儿”神采奕奕的样子,觉得被冰封的心终于有了热乎的气息。
今年5月初,38岁的徐小洁向吴伍六寻求帮助,希望通过AI技能“复活”自己的妈妈。
徐小洁出生在江苏一个偏僻的屯子4岁时,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外出打工,她成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那些年,妈妈只有春节回来几天,由于长期分离,母女俩的关系并不好。妈妈总嫌徐小洁不懂事,徐小洁以为妈妈不爱自己,母女之间没什么亲密感。
徐小洁20岁时,妈妈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噩耗传来,她竟然没感到很难过。随着韶光推移,徐小洁经历过感情波折和奇迹坎坷,终于在32岁那年结婚生子。
当了妈妈之后,徐小洁才理解了妈妈藏在嫌弃里的爱,常常不由自主地思念起妈妈,“和女儿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瞬间会让我想起妈妈,我们的相处韶光那么短,我们的母女缘那么浅。现在,我终年夜了,懂事了,却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她了。”
徐小洁见告吴伍六,她前段韶光搬了新家,创造邻居姨妈和妈妈长得有几分相似,每次遇见,都忍不住和这位姨妈多聊几句,倍感亲切。徐小洁越来越强烈地想让妈妈“复活”一次,见告她,自己真的很爱她。
吴伍六很理解徐小洁的感想熏染,目前正在和她作进一步沟通,搜集干系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她“复活”妈妈。
在吴伍六看来,虽然这统统都是虚拟的,但如果能给须要的人一个“填补遗憾”的机会,便是一件非常值得去付出努力的事。
03
心灵疗愈,寻一味“良药”
和吴伍六一样,在浙江杭州一家大型软件公司事情的孙军也对AI“复活”技能有一定的研究。他善于让故人的照片“动”起来,眨眨眼睛,挤挤眉头,乃至还会咧嘴微笑。
“我有一位恩师,前些年因癌症去世。师母一贯很悲痛,乃至有些烦闷了。我和师兄、师姐们时时时会去探望,希望她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孙军说,“师母常常捧着恩师的照片,念叨‘你再和我说说话好吗?哪怕一句也行。’这一幕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都揪心地难过。”
孙军想到,之前看新闻,外国曾有人利用AI技能,让去世亲人的照片“动”起来,自己为何不试试看,说不定能给师母些许安慰呢?
由于他本身比较善于电脑软件技能,再加上有一些精通AI技能的朋友合作,没多久就顺利让恩师的照片“动”了起来。
今年3月,师母生日,孙军给师母看这张“动”起来的照片。师母患有白内障,一眼没看出来,端详了一下子,才创造照片里的老伴居然“活”了。
由于恩师从前没有留下任何视频,“动”起来的老照片让师母泪如泉涌:“8年了,老头目,我们又见面了。”一旁的孙军也忍不住红了眼眶。那些无法随手拍下视频的岁月里,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思念,“动”起来的老照片,犹如穿越时空的“相逢”,恍如隔世又近在面前。
孙军说,这项技能是通过识别照片中人物五官的位置,然后将面部表情进行逐帧调度,末了呈现出一个会“动”的人像。虽然只有短短十余秒,但抚慰了师母8年的苦苦思念。
此后,师母的精神状态逐渐变好,“虽然老伴走了,但还有很多人关心我,比如这些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儿女。我该当振作起来,好好活着,把老伴没来得及享的福替他享了。”
老照片就像一个开关,能打开影象的按钮。“动”起来的老照片,让人泪目的同时,更是感慨万千:原来亲人从未离开,可以穿越时空和自己“相逢”,仅这一点就让人热泪盈眶。
浙江杭州的婚姻家庭生理专家李丽剖析,“黑科技”授予逝者“数字化永生”的能力,让我们可以和惦记的人“相逢”,诉说相思之苦。
▲《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将去世的女儿丫丫输入数字生命天下。图片来源 电影海报
当然,"大众年夜众对AI“复活”技能惊叹之余,也引发了伦理道德、个人隐私、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辩论。实在,如果仅仅是知足个人的思念,既没有打破人伦道德的底线,也没有用于商业乃至犯罪目的,就无需过度焦虑。
从生理学角度讲,AI“复活”技能能更好地起到抚慰思念的效果,由于它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互动”,虽然统统都是虚拟的,但在最痛楚的时候给予一定安慰,这样的“骗一骗”自己,属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疗愈哀伤,是为了更好地震身。AI“复活”技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剂良药,缓解因过度悲哀而产生的后遗症,但如果过度依赖也会揠苗助长,长期依赖科技、陷入不可自拔的状态中,便是一种病态了。
毕竟,再相似的神态,再熟习的声音,也只是虚拟形象,我们还是要保持精确的认知,理解生命、情绪和告别的意义,走出悲痛,更好地珍惜面前的生活。
(案例中的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AI“复活”技能,让我们与惦记的人“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