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已经卷成天下龙头。

搜狐汽车整理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发布的车载激光雷达报告创造,2021年-2024年的三年间,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革。

其一,行业集中度上升。
2021年前三名激光雷达企业市占率之和为45%,2024年这一数字为77%。
2021年市占率在10%以上的激光雷达企业仅有2家,2024年则为4家。

拆解激光雷达02|主要玩家12家变5家 中国企业惨胜

其二,企业数量减少。
2021年报告统计的企业有13家,不存在市占率为1%的企业;2024年仅剩9家,个中三家企业市占率为1%。

其三,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唱主角。
2021年,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份额之和为26%;202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84%。
并且,市占率TOP3均为中国激光雷达企业。

从出货量的角度,集中度上升意味着,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的死活淘汰赛正走向尾声。
国产激光雷达企业份额上升意味着,在这场行业洗牌的竞赛中,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乘着智能汽车的东风走在世界前沿。

但与此同时,中国激光雷达企业“惨胜论”悄然兴起。
这一论调大致提出两个不雅观点,一是车载激光雷达盈利能力差,企业尚未实现正向盈利;二是激光雷达未来扩量难,纯视觉路线正频繁走入中低端车型。

在盈利能力上,难以整合软件层的尴尬定位让激光雷达成为只能走量的制造行业,难以享受科技属性的成本估值和业务红利。
在体量上,虽然智能汽车仍在创造增量,但汽车行业价格战以及纯视觉路线走俏,也让激光雷达压力倍增。

即便是如今的中国龙头激光雷达企业,也备受这两大问题困扰。
“本日大家的诉求是活下来。
”近日在接管媒体采访时,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用一句话回应了两个问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反响在成本层面上,激光雷达上市公司市值已经作别高点。

数据显示,禾赛科技股价“出道即顶峰”,随后一起下滑,至今间隔2023年2月9日上市当日达成的30.36美元/股高点,已跌去靠近90%,截至2024年9月25日报价4.38美元/股;2024年1月上市的速腾聚创,在6月迎来了137.50美元/股的高点,随后一起下滑,截至2024年9月25日已跌至15.78美元/股。

三年间卷到龙头位置的激光雷达企业,已不再拥有三年前众星捧月般的成本宠儿。
三年前企业“烧钱换量”之时,预想的是一个随智能汽车“起飞”的未来。
但在三年后的现在,其商业模式依然困在制造业企业的“规模谩骂”里,同时遭遇纯视觉寻衅,智驾溢价能力遭外界质疑。

如果“烧钱”换来的地位不能兑现为更高的利润率或更大的利润额,那么成本的故事将难以延续。

基于此,激光雷达企业正在“回流”至泛机器人领域。
速腾聚创起源于其创始人的博士课题户外机器人算法研究,现在,其已经将自己定义为“AI驱动的机器人技能公司”;原大疆激光雷达高管洪小平的创业第一站落在了机器人领域;禾赛科技的创始人之一李一帆,也曾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
目前,在汽车机器人Robotaxi领域的市占率高达74%,已经成为了禾赛科技的最大看点。

显而易见,激光雷达企业须要重塑底层商业逻辑,并描述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蓝图。
这不但是出于市值管理的须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内生性需求。

定位“封锁”盈利上限?

激光雷达家当的发展,乘上了汽车智能化的东风,但其没能捉住智能化趋势中最具赢利能力的那部分业务。

越靠近产品的底层,越有话语权,但并不虞味着越赢利。

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凯茜·伍德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软件会比智能硬件赚更多的钱。
到2030 年,在人工智能硬件上每花费 1 美元,软件可能会产生高达 8 美元的收入。
因此,她更青睐于软件公司,并自2022年末就开始抛售英伟达。

实际上,即便是英伟达也开始向上层软件进发。
其正在从纯粹的芯片供应商转变为系统办理方案供应商,开拓从工具链到系统方案在内的一系列产品。
此外,高通、地平线等芯片企业,也涉及了更上层的软件、方案业务。

向软件层发展能够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但车载激光雷达企业很难复制汽车芯片厂商的商业路径。

首先,激光雷达的定位决定了,企业很难靠单独的软件赢利。

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龙头企业,禾赛科技对此一筹莫展。
“激光雷达是不能独立做决策的,软件便产生不了(对)车企(而言的)代价。
”今年4月,李一帆在接管媒体采访时直言,迄今为止,车企还是更希望禾赛供应高质量的原始数据,通过车企自身的算法和其他传感器进行领悟。

据悉,禾赛科技会为主机厂供应参考算法,但并不会把软件算法作为商品售卖。
李一帆阐明到,自动驾驶的感知正在向前领悟走,有前领悟能力的主机厂客户,实在不须要激光雷达厂商供应算法。
“把软件当商品这件事情,还没有看到足够多的商业模式涌现。
”李一帆说到。

另一家龙头企业——速腾聚创对软件的涉及相对深入。
2015年旁边,速腾聚创就决定软件、硬件同步推进车载激光雷达研发,软硬件的职员分配险些是1:1,其在办理方案中集成了激光雷达硬件产品和人工智能感知软件。

但值得把稳的是,2024年上半年,速腾聚创办理方案的毛利率虽然达到了51.4% 之高,但其收入仅为产品收入的5.2%。
李一帆的感想熏染、速腾聚创的营收,再次印证了激光雷达从硬件向软硬结合发展的困难。

其次,中国是智能化汽车的最大市场,但中国企业、用户为软件付费的意知趣对不高。
李一帆曾指出,激光雷达算法存在与客户数据领悟策略冲突、中国整车企业做事付费意愿不高两个问题。
正好,中国市场是汽车智能化发展最为迅速和规模最大的市场。
偌大的市场却容不下激光雷达的成长空间。

用户不愿意为智驾等智能化功能支付溢价,也是环球车企普遍面临的问题。

今年以来,特斯拉FSD的选装价格一降再降,6月从1.2万美元降至8000美元,9月又有称部分车型的FSD选装价格降至4500美元。
今年5月信用卡数据供应商Yipit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得到FSD一个月免费试用的特斯拉美国车主中,‌仅有2%的人在试用期结束后选择了正式订阅该做事。

扩展指向泛机器人

无法在纵向上提升利润率,匆匆使着激光雷达企业通过提升体量来达成盈利。
但在高阶以下的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内,激光雷达的增长空间逐渐见顶。

以市占率TOP2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为例,今年上半年,两家激光雷达龙头企业实现了销量上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速腾聚创上半年激光雷达总销量为24.34万台,同比增长415.7%;禾赛科技上半年激光雷达交付14.6万台,同比增长67.5%。

但纯视觉路线的寻衅,可能会对其出货量和利润产生影响。
据媒体宣布,有业内人士指出,激光雷达企业当前古迹紧张依赖于前一两年积累的定点车型,而车企采纳视觉智驾路线是在今年特斯拉发布FSD新版本往后的动作。

在纯视觉路线的发展下,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尤其是中低端车型中的必要性可能会降落。
一径科技CEO兼创始人石拓曾表示,激光雷达往后相称于自动驾驶的安全保险。

从中高阶智驾必不可少的硬件,过渡到成为一道高阶智驾的额外保险,激光雷达的溢价能力可能会进一步降落。

在汽车之外横向开拓全新领域,或将成为扩量之道。

被英伟达、特斯拉看好的机器人业务,开始被激光雷达干系企业提及。

今年9月,据媒体宣布,速腾聚创近期组建了数十人的机器人研发团队,蓝胖子机器人原研发总监王涛也已加入。
今年,原大疆光电部卖力人洪小平也入局机器人,创立了聚焦低速机器人研发的若创科技。

速腾聚创对机器人业务并不陌生,该公司乃至就起源于机器人课题。
在汽车领域卷出的产品、技能和履历,将支撑速腾聚创未来发力机器人领域。
“未来泛机器人的需求,会比汽车市场大10-100倍,我们也要想办法去连续培养这些市场。
”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兼CEO邱纯潮说。

激光雷达龙头公司瞄准机器人行业在情理之中。
智能汽车与机器人有着相似的运作机制、软硬件需求,因此跨领域的难度较小。

同时,机器人业务的诱惑力十足。
灼识咨询2023年发布的报告预测,以发卖总额为评判标准,2023年,机器人是激光雷达办理方案运用的最大市场。
2024年-2030年,虽然智能驾驶汽车市场会赶超机器人市场,但机器人市场仍将为激光雷达的第二大市场。

机器人业务的增长率同样可不雅观。
2024年9月,东吴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估量2022-2030年,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从82亿元增长至2162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50.5%。
对付身陷汽车价格战中的激光雷达企业而言,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蓝海。

老龄化的市场趋势,是机器人领域发展的主要根本。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及AI推动遍及,估量2024年环球机器人出货规模约4700万台,未来5年坚持20%以上复合增长率。
估量2029年其营收规模近1280亿美金。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老龄化群体消费力的质疑之声从未消逝。
“60岁以上群体,无论有钱没钱,消费希望普遍低落,这是一个自然的周期。
”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上,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说道。

更致命的问题是,目前在汽车行业中涌现的纯视觉寻衅,是否会“复刻”到机器人领域?在巨大的不愿定下,跨域机器人也并非毫无风险。

比如,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延续了纯视觉技能路线。
扫地机器人首创者iRobot的CEO科林·安格尔曾公开表示,带有激光雷达的产品是去世路一条。
激光雷达可能在短期内有些用,但要实现真正的智能,摄像头才是精确的传感器。

不过在目前,机器人业务已在为速腾聚创带来营收。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营收达7748.2万元,仅占产品营收的11.29%。
但其毛利率达到26.1% ,超过用于ADAS产品毛利率的2倍。

洗牌靠近尾声 价格战或将连续

过去三年间,激光雷达企业已经进行了一轮残酷的洗牌。
倒闭、破产、整合、裁员……这波寒潮一贯持续到了今年。

受益于海内智能汽车的发展,国产激光雷达企业捉住了天时地利由小做大。
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外资车企被洗牌出局。
速腾聚创CEO邱纯潮曾对媒体表示,国外企业的产品更新迭代的速率比较慢,和海内企业不在一个水平上。

但是,纵向难以提高溢价,横向远水难解近渴。
在巨大的不愿定性下,价格竞争仍在连续。
“外战”结束之后,“内战”将持续进行。

在家当链层面上,汽车终端产品的价格战将向家当链高下游持续传导寒气。

“没人不难熬痛苦。
”李一帆曾表示,客户不挣钱的时候,也不太会许可供应商挣钱。
他认为,长期来看激光雷达可以在海内实现盈利,但不能确定是三年还是十年。

在激光雷达产品的层面上,搜狐汽车曾在《拆解激光雷达01|纯视觉成智驾新宠 激光雷达陷入贬价“怪圈”》一文等分析指出,经历了前期激烈的技能竞赛,激光雷达技能本身已经逐渐收敛,通过技能改进来降本的空间逐渐缩小。

除了规模化之外,激光雷达的降本路径紧张依赖芯片化。
今年4月,邱纯潮曾表示,短期看,速腾聚创MX在芯片集成化上已经做到了阶段性极致。
也便是说,要想进一步压低本钱,贬价换增量和规模的情形将持续存在。

“企业最大本钱不是物料本钱,是机会本钱。
宁肯本日幸亏一塌糊涂,依然乐意要市场份额而不要利润。
由于他以为活下来比啥都主要,赔掉的钱日后还能再赚回来。
”李一帆曾如此说道。

赔掉的钱,什么时候能再赚回来?卷成了天下龙头的国产激光雷达企业,还未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