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pixabay
导 读
作为席卷环球的大盛行结束后的第一年,2023年险些天然就带着种涅槃重生的味道,这一年的描述里,处处少不了“元年”的称呼。
这一年是AI元年。年初开始,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一举成名,这让基于大措辞模型(LMM)的AI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确当红炸子鸡,也让AI成了这个年度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在这个环球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候,ChatGPT的涌现,给人类带来了无数惊喜,也带来了更多的惊吓。
这一年是减肥药席卷环球的一年。一种减肥神药——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横空出世,这是当代人涌现的数万年来,在与肥胖的战斗中,人类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安全且成功的减肥药是否真正会成为一个既定的未来?虽然有人尚带着担忧与质疑,但至少目前,未来仍非常乐不雅观。
这一年还曾险些成为了“室温超导元年”,虽然终极,那场“重大打破”以撤稿告终,统统被证明只是一场乌龙,但正如《自然》杂志所言“室温超导正处于’黄金年代’”。
除了这些,这一年里,脑机接口、最强伽马暴、中国空间站进入运用和发展阶段、印度登月、星舰两次发射试验……凡此各类,令2023年变成了险些比过去的每一年都更有未来感的一年。
然而,美好的愿景之外,当我们回到现实,那些恼人的问题仍旧挥之不去。
由于景象变革,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最热的夏天,以及各种极度景象;
由于那些极其眇小的病原体的影响,这一年,大盛行虽已过,影响却仍在。从年初的第二波、第三波新冠传染潮,到年末的呼吸道患病人数攀高,免疫欠债、新冠病毒的新变种JN.1等等,仍时时时霸占着媒体的头条。
这一年,如果用狄更斯式的描述,也容许以这样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头,也是一个最坏的年头;
这是一个辉煌之年,也是一个荒谬之年;
人们在这一年里满怀信赖,也同样满疑惑虑;
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令,这是一个阴郁的时令;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落望之冬;
人们面前搜罗万象,人们面前空空如也;
人类正踏上天国之路,或是正走向地狱之门。
在与2023道别的这一天,《知识分子》编辑部选取了这一年来值得关注的重大科学打破和科学事宜以飨读者。限于篇幅所限,难免有所疏漏,也欢迎大家把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印象深刻的科学打破和事宜在这里留言,欢迎与我们一起来写就这一年的重大科学事宜的这份记录。
撰文 | 李珊珊
● ● ●
AI元年
2023年,被很多机构和干系职员称作AI元年。2023年的年度盘点中,《新科学家》杂志说,这一年,他们发布了近150篇关于AI的宣布,而在《自然》杂志的2023年年度人物榜单中,GPT赫然在列一——“虽然GPT不是人,但它在过去的一年里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年作为人工智能的爆发之年,是人工神经网络80年跌宕起伏的一种一定,却也是一种有时。犹如我们的文章“GPT的背后,从命运多舛到颠覆天下,人工神经网络的跌宕80年”中所提到的:
“从一定意义上,人工神经网络的成功是一种幸运,由于,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能等到核心的关键打破,等到万事齐备。在更多的领域,技能打破涌现得太早或是太晚,导致只能逐步消亡。然而,这幸运中,不能忽略的是那些身处个中的研究者们的武断与执着,靠着这些研究者们的空想主义,人工神经网络才走过了它跌宕起伏80年,终得正果”。
在今年的上半年,GPT刚刚显示出它像人的特性的时候,我们便发布了“ChatGPT: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会有多少人因此失落业?”以记录这场正在破土而出的“工业革命”抽芽。
“ChatGPT更像人,它就一定更智能吗?”
“从文本里能够读到真正的智能吗?”
大预言模型,然而,真的是“大即是正义”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已经明确,有的只是看上去明确,却仍尚待验证,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理解这些,对我们理解和应对一个后AI时期的未来至关主要。
对付那个AI将会带来的未来,争议重重,它的能力乃至令它的缔造者们都感到了恐怖,(见:为什么马斯克、图灵奖得主等千名从业者联名叫停大型AI研究?)。而所有争议中,最为集中的质疑便是,AI的兴起会不会是一次新的机器替代人,导致大量的失落业与动荡,(见:GPT将带来一场中产危急?8成劳动人口受影响,学历收入越高越危险)当然,大家更为同等赞许的一点是:ChatGPT对人类社会最为根本的改变,将发生在教诲领域。
GPT带来的未来将如何,明年将如何?
《自然》杂志在其2024年的科学大事宜预测的第一条中便提到:ChatGPT的下一代——GPT5估量将在2024年年末推出。联合国高等别人工智能咨询机构将在2024年中旬发布终极报告,制订AI监管国际指南。
明年的AI将会更强大,不过,规范要出来了,AI们须要守规矩了。
大盛行结束,后疫情时期开启
2023年的5月,世卫宣告:不再将新冠疫情列为环球公卫紧急事宜,大盛行正式结束。至此,新冠正式退场,在之前的三年中,这场大盛行已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疫情之一,并导致了环球近700万人的去世亡。
大盛行退去,盛行病的阴影却从未远去,不幸的是,作为这场人与病毒之战另一真个我们并没有因而变得更强大。国际间的协作并没有更顺畅,"大众年夜众对科学的信赖也并没有什么提升,反倒因大盛行期间的大量的缺点和虚假信息而受伤。
更为不幸的是,来自其他病毒的试探,早在大盛行的尾巴上就已经开始了。
今年的3月,甲流就曾与新冠结伴而来。
到了秋冬,受到寒冷景象的加持,先是肺炎支原体,纷至沓来的,除了新冠,还有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乃至登革热、诺如病毒……这些大大小小的病原体们,偃旗息鼓3年后,在大盛行结束的第一年齐刷刷都来宣布了。
我们的文章:什么是“免疫债”?它真的是呼吸道传染激增的缘故原由吗?| 商周专栏 谈论了为什么大盛行后,各种病毒相继而来?
在我们的文章:后新冠时期,多地儿科爆满世卫关注,然而最危险的时候还未到来 中,对这场准期而至的秋冬呼吸道传染的高峰,有专家表示,本轮传染特色:“多病原体叠加”……
这场秋冬呼吸道传染高峰中,大盛行尚未能改变的那些短板——偏低的流感疫苗接种率,紧张的儿科急诊资源……成了病原体的绝佳助力。
随着韶光的流逝,人类对大盛行的影象大概会淡去,病毒却不会消逝,盛行病的阴影尚未散去。新冠、流感,以及与之类似的一系列传染性疾病,将永久是人类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更好地与它们共存大概是人类永久的作业。
大盛行结束之际,人们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更为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耗费巨额医疗资金的花费性慢病都与肥胖脱不开关系,肥胖,不仅关乎个体康健,更是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急。
在这一年里,一类减肥神药横空出世,个中的明星身分GLP-1乃至成为了《科学》杂志评出的“2023年度十大科学打破之首”。
GLP-1是一种肠道激素,开拓它,本是为了治疗糖尿病,后来被创造可以显著减轻体重,乃至有数据表明,基于GLP-1的药物进行减肥的效果可以达到1-2年内均匀减重25%-30%,效果堪比减肥手术,且副浸染大多可控。进一步的研究还创造,这类药物也能改进心脏康健,有望扩大适应症,治疗更广泛的疾病。
我们的文章:没有博士学位的女性科学家,如何发明新一代药王?讲述了GLP-1的研究故事;而另一篇 网红减肥针遭疯抢,谁在拿自己的身体探险? 则谈论了GLP-1真的给人类打开了一个没有肥胖的新时期吗?
过去的一年里,新冠不再是每一个人关注的焦点,但病毒并未缺席,盛行病的阴影仍在。而在另一边的应对肥胖的沙场,一场康健革命大概即将开始,没有人知道,这场由新药主导的战役将会走向何方。
最热的夏天
2023年,景象变革正在从遥不可及的隐患变成当下正在发生的现实威胁。融化的冰川、破记录的高温,让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离我们更近了一步。增加的极度景象,以及岌岌可危的电力和水源供应,让险些每一个人切身感想熏染了这场正在进行的变革。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到了7月,我们经历了环球最热的一天,而且是连续三次——7月3日、4日和6日,有科学家指出,今年的高温是“至少十万年以来的高温”记录。
(见文章:环球最热一天记录出身,但这样的夏天在未来或许是常态)
这一年,北极地区经历了自1900年开始记录以来最暖夏季,刷新120余年来最高记录。更为麻烦的是,由于海冰流失落的恶性循环,北极变暖的速率大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4倍,这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鉴于海冰减少、冰川、冰盖、永冻土和积雪融化所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对小岛屿国家和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天下气候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天下气候大会决定将把冰冻圈提升为其紧张优先事变之一。
这一年,在中国,华北遭遇超霸道雨,海河流域遭遇特大大水。
(见文章:更热、更旱、更多暴雨的未来,薄弱的华北经得起磨练吗?)
高温与超霸道雨之外,极度干旱、暖冬和破记录的低温共存。这些水深火热的背后,是正在进行,且远未结束的环球变暖,而这所有的根源,来自我们离不开又无法舍弃的化石能源利用。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景象变革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 《景象变革2023》,要达到可以显著减少景象风险的1.5℃的温升目标,环球应在本世纪中叶前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12月,在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景象变革峰会COP28上,环球首次就向摆脱化石燃料过渡达成了同等。
景象问题的部分源头来自能源问题,人们曾多次寄希望于用能源的产生和利用中的科技打破来办理它。
2022年年末,美国能源部宣告聚变点火首次实现能量正收益,虽然只是在可控核聚变能源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却仍引发了全天下的关注。
到了2023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争议人物、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P. Dias)宣告:他们在1GPa(约即是1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镥-氮-氢体系材料中实现了室温超导。
超导领域的打破及其所带来的无损输电导致的能源领域的前景,让全体天下沸腾了。
然而,终极,事与愿违,没有人能够成功重复迪亚斯的实验。半年多之后,《自然》杂志揭橥声明,对迪亚斯的镥-氮-氢体系材料室温超导的文章进行撤稿处理。人类办理能源难题的希望之火又一次熄灭。
统统尘埃落定,但人类却并非毫无所得,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一位超导专家认为,虽然有令人烦懑的“反转”,但“该领域正在经历某种复兴”。
大概,虽然经历了乌龙和撤稿,但室温超导仍是正处于一个未来可期的“黄金年代”。
人机共生正在起步?
除了AI,脑机接口是2023年的另一个热门科技关键词。
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和掌握通道,用脑的生物电旗子暗记直接操控外部设备,或者以外部刺激调控大脑活动。脑机接口可以让瘫痪者行走,让盲人瞥见,更主要的是,它可以让人跟机器真正实现一种共生关系。
今年5月,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可开展人体临床研究。
同月,中国南开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成功采集并识别到非人灵长类动物参与式脑电旗子暗记,并实现了动物对机器臂的主动掌握。
这一年,上海的瑞金医院公布了他们“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烦闷症”项目的初步成果。
在那场临床试验中,年夜夫在重度烦闷的患者脑中植入两条电极,当这位烦闷症患者感到烦闷时,按一下开关,他便快乐起来了。医院供应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6位患者参与这项临床实验,烦闷状况均匀改进60%。
目前看来,马斯克公司的脑机接口人体实验为期6年,要理解人机共生的详细状况,大概还需等些时日。而我们的未来,会是一个机器与人类的界线模糊的天下吗?
所有的统统,让人期待也令人恐怖,
见文章:马斯克要给人脑植入芯片!
FDA批准人体试验人机共生正在起步?
2023年,人类从未忘却仰望星空。
6月,“高海拔宇宙线不雅观测站(LHAASO)”的研究职员在《科学》杂志上揭橥了关于史上最亮伽马暴的研究。
伽马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马射线溘然增强的闪烁征象,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剧烈的天体爆炸征象,而本次的伽马暴,来自约2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一颗“超级太阳”在燃料耗尽时坍缩爆炸,发出的持续几百秒的残酷“宇宙烟花”。
这些烟花留下的痕迹经历了20亿年的旅行来到地球上,被拉索捕捉到。这是人类迄今以来创造的最亮的伽马暴,在60年的伽马暴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个宇宙的更多秘密。
在这一年,中国空间站在全面建成后进入运用与发展阶段。通过常态化载人翱翔、货运保障、科学研究,支持航天员长期太空生活,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运用体系,在多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新技能试验,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
在这一年,印度空间局首次让月球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使得印度成为了继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的第四个有能力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
在这一年,马斯克的星舰试飞了两次,两次均以失落败告终,但人类追求更大运力火箭的故事从来不会结束。(见文章:马斯克的星舰发射真的失落败了吗?给中国的航天家当带来什么启迪?)
回顾全体2023年,我们看到了充满曙光和希望的未来,也看到了灰暗和危急四伏的未来。在这一年里,我们收到了无数科技发展带来的神秘礼物,打开来,有惊喜,有失落望,有困惑,有疑虑……我们的表现既大胆又谨慎,由于险些每一个身处个中的人都知道,自己在这一刻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很多年后,我们也将记得,2023,一个决定未来的关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