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无问芯穹正式宣告完成近5亿元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落自主创新基金(以下简称“社保中关村落基金”)、启明创投和洪泰基金领投。
本轮融资,聚拢了一支弘大的投资人军队,投资方数量多达15家。个中包括国开科创、社保中关村落基金、上海人工智能家当投资基金、徐汇科创投的国家队和地方国资;有遐想创投、小米顺为、软通高科等家当方;还有达晨财智、德同成本、尚势成本、申万宏源等财务机构。
这是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半以来,完成的第3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10亿元,吸引了近40家资方。8月尾,它还成功入选《中国大数据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2024》。在每一笔出资都弥足宝贵确当下,无问芯穹靠什么吸引成本下注?
01
80后清华教授带队
这是一支由清华系师生组成的创业军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汪玉是个中的核心人物,亦是无问芯穹的创始人。
无问芯穹创始人汪玉
汪玉出生于1982年,本硕博均在清华大学就读,2007年开始留校任教。出类拔萃的他在38岁就成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是该系创办以来第二年轻系主任,专注研究硬件、芯片和根本软件方向。
无问芯穹并非他第一次创业。早在2016年,他便率领自己的两位学生姚颂、单羿,创办了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还先后得到高榕成本、金沙江创投、赛灵思(Xilinx)、联发科(MediaTek)、清华控股、方和成本,蚂蚁金服、三星风投、招商局创投、华创成本等机构融资。
两年后,深鉴科技被环球最大FPGA厂商赛灵思收购,当时宣布称这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风投退出第一单。创立、融资、被收购,深鉴科技在2年内一气呵成全部创业周期,可这并非他们创业之路的终点。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夏立雪是一位90后,在2018年得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是汪玉做教授后带的第一位博士。博士毕业后,他拿到了阿里星offer,在阿里云从0到1孵化云打算用户增长产品,得到规模化年营收。
2022年年底,海内大模型涌现,夏立雪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在他看来,大模型是算法从专用算法到通用算法的质变,这将在未来带来足够广阔的运用处景。同时,汪玉的实验室一贯在做软硬件结合方向。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开始组建核心团队。
戴国浩为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CCC(清源研究院定制打算中央)Co-PI,DAI Group(人工智能设计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卖力人,他曾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取得清华电子工程系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且汪玉为其博士毕业论文辅导老师。毕业后,戴国浩曾是汪玉研究团队的助理研究员。
公司联合创始人、CTO颜根深,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软件所,曾任职于商汤数据与打算平台部实行研究总监,在商汤搭建2万片GPU的大规模AI打算平台,主持开拓多个深度学习系统软件,带领200人团队历时三年打造上海AI超算原型机项目。
这是一支既有深厚学术积淀,又有丰富家当履历的“复合型”顶配军队。2023年5月,汪玉带领着团队,成功创办无问芯穹。
02
依托软硬协同、多元异构技能上风
让大模型的落地本钱降落10000倍
无问芯穹是一家大模型软硬件协同优化平台开拓商,致力于供应面向垂直领域大模型的软硬件一体化办理方案,通过高效支配工具链、软硬件一体化整机方案和端侧大模型专用IP等产品,降落大模型的利用门槛,为客户供应高性价比的系统办理方案。公司将与高下游的互助伙伴协同实现面向大模型的MxN算法-芯片联合优化平台,一起构建AI 2.0时期的大模型根本举动步伐。
简而言之,无问芯穹基是一家算力运营商。基于对付AI行业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实践,无问芯穹超前判断大模型的实际可用算力不仅取决于芯片的理论算力,还可通过优化系数放大算力利用效率,通过集群规模放大整体算力规模。由此,无问芯穹提出“芯片算力×优化系数(软硬协同)×集群规模(多元异构)=AI模型算力”公式。
在多元异构算力适配方面,无问芯穷今年7月发布的大规模异构分布式稠浊演习系统HETHUB,是业内首次在华为昇腾、天数智芯、沐曦、摩尔线程和AMD、NVIDIA共六种芯片“4+2”组合间实现了千卡规模的异构算力稠浊演习,集群算力利用率最高达到97.6%,均匀赶过基准方案约30%。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多元芯片机房条件或者集群条件下,无问芯穹可将演习总时长压缩30%。
在软硬件联合优化方面,无问芯穹自研的推理加速技能(FlashDecoding++),能够提升主流硬件推理效率2-4倍,完成多个主流开源大模型在AMD、华为昇腾、壁仞、寒武纪、燧原、海光、天数智芯、沐曦、摩尔线程、NVIDIA等10余种打算卡上的适配。
通过激活多元异构算力和软硬件联合优化,无问芯穹目标让大模型的落地本钱降落10000倍,犹如“水电煤”一样平常,成为行业触手可及、广泛受益的新质生产力,加速AGI的普惠进程。
03
一年完成近10亿元融资
成为最吸金“算力运营商”
强大的技能壁垒,让无问芯穹成为最吸金的“算力运营商”,成立至今,完成近10亿元融资。公开数据显示,红杉是入局最早的投资机构。在其创立的第二个月,红杉旗下主体红创科兴(宁波)科技有限公司,就涌如今股东列表,至今仍是最大的外部股东。
2023年8月,成立3个月的无问芯穹完成首轮融资。该轮融资中,红杉连续加码,北极光、金沙江创投、徐汇成本以及华控电科成为第一批投资人;同年11月,又完成一轮天使轮融资,家当方占了大半壁,有百度、腾讯、智谱AI、同歌创投(歌尔股份旗下主体)等家当方入局,还有启明、经纬、真格、惠隆创投、星连成本、绿洲成本、南山成本、光源成本、七熹投资等近10家投资机构。
不到一年,无问芯穹正式宣告完成近5亿元融资,累计完成近10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的资方阵容更是令人惊叹,一口气新增15家股东,涵盖北京上海等地的国资和地方基金,顺为成本、达晨财智等市场化头部VC,还有券商直投和家当CVC。
无问芯穹能得到这么多融资,除技能上的“地利”、团队上的“人和”,还有大模型风口这个“天时”。
从2023年以来,AI在环球范围内正迎来其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和创新阶段。与此同时,海内,AI大模型的竞争正在各大城市风起云涌地展开。
无问芯穹的总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模速空间,这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已聚拢超过90家大模型企业。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也于今年7月落地徐汇区,规模达225.01亿元,进一步推动了AI家当的发展。
就在8月31日,浦东最新打造聚焦垂类模型运用的大模型家当生态集聚区——“模力社区”正式揭幕。现场,24家垂类模型高下游生态企业拿到了入驻“模力社区”的“钥匙”。截至目前,模力社区已集聚了覆盖底层技能、运用研发、场景设计、算力支持等领域的模型企业近40家。
由此可见,从企业随处所政府,都在争夺这场AI竞赛。而算力是AI发展的武备竞赛,作为“算力运营商”的无问芯穹,未来发展将充满想象。